中读

威尼斯的佩姬

作者:曾焱

2018-02-24·阅读时长5分钟

401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523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1942年,佩姬·古根海姆在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

从圣·马可广场渡到左岸,沿河边的小巷子走不远就看得到“维尼耶德莱奥尼宫”(Palazzo Venier dei Leoni)。这座白色宅邸坐落在大运河最美的一段,小而精致,虽然已经对参观者开放了30年,院里院外都还有居家的味道。女主人佩姬的骨灰就埋在花园里,用来展示藏品的那些房间看上去也没有做过大的改动。毕加索、恩斯特、蒙德里安、杜尚、波洛克……这些人的画挂在佩姬的墙上,显得比在其他博物馆里看到的样子要随和些,像是坐在她沙龙里的一堆朋友。

有一张佩姬的黑白照片,原版收藏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曼·雷1924年在巴黎为她拍的。照片上佩姬穿了一袭华美长袍,头发用宽阔的缎带包裹,侧影投在身后墙上,桀骜又茫然。佩姬生在纽约古根海姆家族,在20世纪初期,这个来自瑞士的犹太家族曾是美国最富有的门第之一,掌控着铜矿开采和冶炼,所以她从小和洛克菲勒一家为邻。佩姬的父亲本杰明不如他兄弟所罗门出色,但他的死不同寻常,1912年随同传奇的“泰坦尼克号”一起沉没于海底。那年佩姬14岁,得到一笔父亲留下的遗产,200万美元,大约相当于现在的2000万美元。这笔钱没有多到可以改变她在家族里面不受重视的旁支地位,但已经足够让她选择过自己喜欢的生活。20岁那年,她在纽约一家有名的前卫书店找了一份工,那里是前卫艺术家和作家的据点,佩姬认识了很多朋友,其中有一个叫劳伦斯·瓦伊(Laurence Vail)的是达达派作家和拼贴艺术家,两年后他成了佩姬的第一任丈夫,也让她后面的60年变得跌宕。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作家和艺术家的朝圣地是巴黎,是蒙帕纳斯的酒馆。佩姬1921年也随朋友们到巴黎旅行,第二年和劳伦斯·瓦伊结婚,没再回纽约。瓦伊带她认识了巴黎超现实主义圈子里的摄影家曼·雷、诗人科克托、雕塑家布朗库西、画家杜尚,还有美国女作家朱娜·巴恩斯,此人后来写了惊吓世人的同性恋小说《夜林》。佩姬还成了雅各布街20号沙龙的常客,那里的传奇女主人名叫娜塔丽·巴涅(Natalie Barney),一个出身铁路大亨家庭的美国女作家,富有、才华出众而且貌美,全巴黎上流社会的男人和女人都为她着迷。在娜塔丽那个奢靡的圈子里,佩姬的才华和美貌都不显得出众。她身体瘦削,鼻子偏大,目光有些坚硬,脸部线条也不够柔美,并且她根本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在巴黎的16年,佩姬不像同乡娜塔丽和巴恩斯写出了小说,也没有像名模米勒那样做成了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她生了两个女儿,离了一次婚,爱上一个英国作家,最爱的这个男人却悲剧性地坠马而死。

文章作者

曾焱

发表文章5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143人

《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财富,不可承受之重

北京大兴弑亲案的村庄调查

793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