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那真荒谬

作者:曾焱

2018-02-23·阅读时长6分钟

916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021个字,产生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1957年,加缪在法国 )

1960年1月4日,在温暖的法国南部过完新年,加缪和朋友米歇尔·伽利马一起驾车返回巴黎。他们可算故交,1942年为加缪出版成名作《局外人》的,是米歇尔的叔叔、著名出版商加斯东·伽利马。那天下雨,路上车很少,米歇尔开的是豪华跑车Facel Vega,车速大约每小时130公里。下午14点15分左右,已经回到离巴黎枫丹白露不远的桑斯(Sens)附近,跑车在毫无障碍的直行路段突然失控,冲出路面,撞向右侧一棵梧桐树。加缪坐在副驾驶位置,当场死亡,米歇尔被人送往医院5天后也告不治。

加缪死时不到47岁。在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3年后,死亡介入到他和作品之间,加固了传奇和永恒。加缪的朋友都知道,他不喜欢汽车,尤其讨厌开快车。他曾说:“没有任何一种死亡比死于车祸更无意义。”最终却偏偏死于这样一场毫无预兆并且看起来令人费解的车祸。调查警员曾认为,可能是左前车胎爆裂导致驾驶失控,但这个推测最终没有得到证实。所以有人宁愿相信一切并非偶然,而是加缪本人坚信的“荒谬世界”的结局。如果他还来得及开口,恐怕会说出他最习惯的一句话:“那真荒谬。”

在车祸现场,撞至解体的汽车只剩一堆残骸,却幸存了加缪未完成的手稿《第一人》,在这部自传体小说里,主人公雅克·科梅利替他悉数回忆在阿尔及尔的少年时光,还有互爱而悲切的家人。加缪1913年出生在北非法国殖民地阿尔及利亚,身份是法国本土所称的“黑脚”,即土生土长的移民。即便在移民里,他们一家也生活在最底层。父亲是酒厂工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应征入伍,在加缪未满1岁时阵亡。他的母亲不识字,又失聪,带了两个孩子搬到阿尔及尔贫民区,靠帮人做清洁来独自养活他们。在传记作者笔下,这个家连一本书和杂志都找不出来,却养大了一个喜欢读书的孩子。在欣赏他的老师路易·日耳曼帮助下,加缪读完中学,又考进了阿尔及尔大学哲学系。但在17岁高中会考那年,他染上肺结核,原本困顿的人生变得更加艰难。病情稍有好转后,加缪就开始用勤工的方式供养自己读大学,他做过小职员、汽车推销员甚至气象员,最终在1936年获得大学文凭并出版了第一本文集《反与正》。因为有病,他不能参加法国教师资格考试。毕业后头两年,他去了一家有社会主义思想倾向的《阿尔及尔共和报》做记者。这期间他还写出两部作品:在22岁就完成了剧本初稿《卡利古拉》,后来成为荒诞戏剧的经典代表作;第一部长篇小说《幸福的死亡》,大约是20~21岁时写的,却始终没有拿出来出版,直到车祸去世后,才在家中的一堆手稿里面被人翻出来。苏珊·桑塔拉评价加缪才华横溢、可才华肯定没有达到天才高度,但作为一个22岁的年轻人,他在《卡利古拉》里表现出来的哲学深度以及属于他的理智的敏感已经令人吃惊,尽管几年后读者才有机会看到它们。

文章作者

曾焱

发表文章58篇 获得3个推荐 粉丝2143人

《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拆迁经济学

北京密云李各庄拆迁死亡事件调查

828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7)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