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年终减税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3·阅读时长3分钟

350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768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 / 黄俊菲

全国人大常委会2007年12月23日开始审议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拟将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由每月1600元提高至每月2000元。这是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的第二次提高,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第一次提高的间隔是20多年,这次调整间隔则不到3年。

3年来,民间关于个税起征点一直讨论很多,观点大多一致,都强烈要求提高起征点,只不过在提高幅度上有所区别。按照《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法,“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减除费用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减除费用的数额由国务院根据居民消费支出的实际情况和财政的承受能力,在充分听取公众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并向社会公布”。如何考虑实际情况呢?如果按“1981年职工平均月工资约为60元,起征点为800元,大约为月工资13.3倍”这个标准,国家统计局2006年的统计数字,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21001元,月平均工资1750元,13.3倍应为23275元。考虑到13.3倍是计划经济时代普遍低收入的背景,现在个人所得税纳税应成为市场经济中调节贫富差距的有力杠杆,即使按现在在岗职工月平均收入的两倍计,也应该是3500元。

个人所得税纳税标准,代表一个国家的社会态度。发达国家,出于鼓励竞争、通过鼓励个人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的目的,普遍在降低个人所得税率。比如,美国把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从39%下调到35%,日本从最高时的70%下调到37%。但我国政府根据自身发展中低收入群体比重大、中心城市居民生活水准与边远地区构成巨大反差的情况,在目前阶段,税收的更大作用是通过国家财政,保证公共基础设施投入、保证对贫富差距的宏观调控。也就是说,纳税起征点的确定,首先是在这样的宏观调控前提之下,这种宏观调控的前提建立在我们的基本国情与控制贫富差距、努力推动全民富裕的基本国策之上。从简单的数字看,按照2007年底国家财政部发布的数据,2007年11个月国家财政收入达到4.8万多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3.5%,预计全年财政收入将超过5.1万亿元。在11个月支出的3.7万多亿中,农林水事务支出2360多亿元,增长31.4%;教育支出5578多亿元,增长32.7%;医疗卫生支出1418多亿元,增长40.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128多亿元,增长28.6%;科学技术支出1173多亿元,增长33%。而此次个税起征点提高,经预测只会减少300亿元左右财政收入,是5.1万亿元的0.6%。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42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7967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路权重组

道路 汽车 轨道交通

758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