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潇
2017-05-17·阅读时长54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7485个字,产生44条评论
发表文章19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173人
社交网络时代的风格表演
3730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李大白划线
08-11 03:11
品牌在时装周上做一场秀,制造了一个话题(通常情况下,是每一年最大的几个时尚话题),再让它扩散到世界各地、各个国家,出现在各个平台之上,其传播周期和传播频率都是循规广告难以企及的。时装周上所制造的信息、图片、影像和话题,会持续发酵,直到下一季的新秀来临——换言之,就是半年的热度。将做秀的成本,平摊到每一次传播上,秀就非常值得了。很难再找到一种别的方式,像时装周这样,花一定的钱,取得如此广度、深度和高频率的传播效果。
08-11 03:08
社交媒体风头无两。在2017春夏时装周上,5800万人创造了3.98亿的Instagram互动(包括发文、评论、点赞)。通过Instagram分享信息的Instagirl,是SNS时代的时尚女王,其中最当红的几个:肯达尔·詹娜(Kendall Jenner)、吉吉·哈迪德(Gigi Hadid)和贝拉·哈迪德(Bella Hadid),除了登上各国版本《Vogue》封面,在走秀、广告、代言方面也大获全胜。三位在Instagram的追随者,加起来超过1.0866亿
08-11 03:07
社交媒体上,品牌积极发声,毫不掩饰其对于网络和“千禧一代”的青睐。杜嘉班纳的官方微信这样写道:“你要勇敢承认世界正在改变,而年轻人就是带领着世界向前的首领。思想充满前瞻性的设计师觉得,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拥有独特的文化与鲜明的价值观,他们是自成一格的群体,不受外界影响。他们独立自主,透过社交媒体沟通,与志趣相投的人往来,不断地学习和创造新的思想和工作。拥有着成年人无法理解的一套语言。”
08-10 12:51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四大时装周在全球的时尚产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每年全球趋势的传达者。然而,科技的发展让一切变得简单易行,预算有限的品牌公司,通过网络进行时装秀发布,只需要几个模特和一个空间足够的场地。通过镜头捕捉的细节,甚至比在真实秀场看到的还要清晰。
德勤公司的研究称,“千禧一代”消费者十分看重“分享价值”。因而,他们对于品牌在社会中的位置和对于环境的影响十分在意。与此同时,大牌也与时俱进地在“数字化”上进行跟进。
“千禧一代”和“数字化”,于是成了各大咨询公司、机构和媒体为而今的高级时尚与奢侈品产业圈出来的“下划线加粗”亮点。德勤公司《2016奢侈品全球力量报告》称,当前推动奢侈品增长的四项关键因素,是“风”“土”“水”“火”:其中的“风”与“土”指旅行和财富;“火”与“土”则分别是“千禧一代”和数字化。
“千禧一代”成长在娱乐和传媒受到互联网影响和驱动的年代,他们对于信息的接收和理解,有别于前代。他们平均受教育程度高于前代,也更愿意接受改变。调查显示,他们注重个体自由,相较于前辈,没有那么强烈的宗教意识。与此同时,由于生活在社会物资丰富的年代,他们没有物质匮乏感。这使得他们对于物质的态度是两面的,一方面乐于消费,惯于使用;另一方面十分挑剔,没有崇敬。
08-10 12:50
另有一些调查者将“千禧一代”的结尾放在了2000年早期。在高盛公司的调查报告和《时代》杂志的封面故事里,“千禧一代”指的是出生于1980到2000年的一批人。威廉·施特劳斯(William Straus)和尼尔·豪(Neil Howe)在出版于1991年的《Generations》一书中,陈述了社会时代阶层理论,被称为“施特劳斯-豪代际理论”。书中“千禧一代”的起始线,是1982到2004年。然而,尼尔·豪也在书中说,“千禧一代”与其后的“Z世代”,边际线是不确定的。
对于“千禧一代”的研究,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已经开始。因而,也有一些人将70年代后期当作“千禧一代”的源头,比如尼尔森媒介研究,就将1977~1995年作为“千禧一代”的出生阶段。大多数研究者则认为“千禧一代”的出生时间点从80年代早期开始,到90年代中期结束
“千禧一代”(Millennials),也被称为“Y世代”,指的是“X一代”之后的新一代。这个人群的年龄起始,没有精确的时间定义,说法不一。比较典型的“千禧一代”,指的是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到2000年之间,伴着“千禧年”成长起来的一群人。在中国,“千禧一代”通常指的是“80后”“90后”。“千禧一代”的特征,因为地域、经济和社会情况的差异,各不相同。其共同特点是,对于互联网和数字科技的熟悉和依赖。作为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是典型的“互联网原住民”(Digital Nat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