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钢铁指针

作者:邢海洋

2018-02-23·阅读时长3分钟

435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844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2008年12月25日,宝钢宣布上调部分产品2009年2月的出厂价,多种产品价格每吨上调百元到450元不等。这是自8月来宝钢多次调价中首次上调。与此同时,首钢、鞍钢和我国最大的私人钢铁生产商江苏沙钢等也都表示了类似的涨价意向。

涨价来的似乎并不是时候,年底举行的2009年全国电煤企业的供需会上,因五大电力集团拒绝接受煤炭企业的涨价要求,电煤谈判陷入僵局。而我国钢企与澳大利亚和巴西的铁矿谈判在即,钢材提价显然削弱了我们讨价还价的砝码。正是这样的原因,使得钢材的调价被看做经济止跌或回暖的信号,毕竟全球需求低迷之际,还很少看到有企业敢于逆势涨价。即使有涨价的愿望,煤炭企业也难以实施。钢铁是制造业的最基础原材料,被认为是工业的晴雨表,也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此时,钢铁价格的变动也就被寄予厚望。

支持钢材提价的是市场上的钢铁价格,自12月初钢价开始小幅度反弹,采购商也开始补充库存。不过,钢价上涨与其说是采购方的需求拉动,不如说是钢厂减产的结果。2008年11月份我粗钢产量较上年同期下降12.4%,较上月下降18%。相对于最高产量的6月份,月产减少1480万吨,相当于年产减少1.7亿吨。而在此前的9月和10月,钢产量已经开始下降,9月同比下降9.1%、10月下降17%,如此急刹车下,10月份开始的瀑布式价格下跌才终于遏制住。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邢海洋

发表文章50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979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投资物语专栏,还关注地理环境变迁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中美:从破冰到建交

13位当事人亲历细节

749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