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从历代茶书看中国茶的历史

作者:王恺

2018-02-23·阅读时长19分钟

2474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9526个字,产生5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宫乐图》唐 佚名 宋人摹本 )

在南京采访80多岁的朱自振老先生,才知道此书的搜集和汇编工作起源甚早。上世纪30年代,金陵大学的万国鼎先生开始搜集中国农业史材料;50年代,金陵大学的农业史研究学科并入南京农业大学,朱自振是在万先生指导下,开始对中国各地的茶叶史材料感兴趣,和他的同学们去全国各地,搜集上千种古书及方志中的农业资料,这项工作一直持续了到“文革”。现在南京农大的图书馆资料库里,还有当时认真抄来的各地资料,以至于“文革”后很多地方方志已毁,又重回此地寻找资料。

正是在这些方志和搜集回来的各图书馆所存的茶书的基础上,出版了这本茶书汇编,相比起以往的汇编,这次的编撰,一是搜集更加广博,二是利用了大量现代学术观点。后来和朱先生一起汇校此书的郑培凯告诉我,以往中国古代士大夫对茶书的态度很轻视,比如“四库全书总目”中,子部的谱录中的另册,才搜集茶书,而且很多书只存目不收录,还是因为古人认为茶是小道。但是他们觉得,在物质文明发展史上,陆羽的《茶经》是一件大事,因为它肯定了茶饮生活的知识性地位,不仅包括了大量的茶事经验,还奠定了茶道规矩。

之后的饮茶脉络,基本上没有脱离陆羽的法门,走向了精致品茗的道路,从茶书的整理中特别能看出这点。采访两位研究者,我们要讨论的是唐以前的茶世界,唐为何成为分水岭,以及唐以后的饮茶风尚的变化,到了元明清,大量资料出现,可以由此细观中国人的饮茶习俗。

文章作者

王恺

发表文章39篇 获得3个推荐 粉丝587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茶之道

茶话、茶事与老茶

1986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5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