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8-02-22·阅读时长1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554个字,产生2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法国厨艺大师保罗·博古斯开设的同名餐厅
说到法餐,我们往往会有一些先入为主的印象,比如鹅肝、鱼子酱、松露、香槟、葡萄酒、傲慢的侍者、天书般的菜单、洁白的桌布和餐巾,还有精致的摆盘(意即:少得可怜的菜量)。
法餐的历史,走的是吃饱—吃好—吃情调的路线,只是近一两百年以来,在吃情调方面,走得比别的国家更远一些,因此也获得了全世界的饕餮之徒的追捧。
一般认为,是意大利人把美食之光带到了黑暗中的法国。那是在1533年,佛罗伦萨首富美第奇家族的卡特琳(Catherine de Medici)在教皇的撮合下,嫁给了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的儿子亨利(后来继承法国王位,成为亨利二世)。因为担心法国的食物太难吃,卡特琳带去了大批随从,包括厨师、仆人、种菜和饲养家畜的农人、设计炉灶的工匠等,还有全套的意大利餐具。当时的法国宫廷里,不论多么高级的宴会,主人和宾客都是随身自带一副工具——左手和右手,吃东西用手抓。也许是因为亨利王子觉得这个带意大利口音的老婆不易沟通,或者因为讨厌她不但自己吃饭矫情,还要教老公学用刀叉,一直不太待见这个老婆,公然与比自己大20岁的情妇出双入对。不过,美第奇的卡特琳最终还是通过生育子嗣稳定了自己的地位,并在亨利二世死后扶植自己的三个儿子相继做了国王。随着卡特琳成为王后、太后,法国宫廷宴席上开始了“全盘意化”,刀叉代替了手抓。
发表文章6042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47967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