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地下“异托邦”,共享空间的可能性

作者:贾冬婷

2018-02-08·阅读时长16分钟

1042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8352个字,产生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周子书和他的“地瓜”团队(从左至右:郭曦、侯婧怡、王宁、周子书、匡俊、徐乙漾、林木村)

异托邦

北京亚运村安苑北里某地下室。一进去,脚下就是一汪水。林木村开玩笑:“这儿能养金鱼了。”眼前是一条长长的甬道,昏暗、幽深,四周分隔成迷宫般的格子间。这个地下室已经清空住户,留下斑驳的灰白墙面,纸糊的窗户,裸露的电线,凌乱的晾衣绳,还有空气里驱不散的潮湿阴凉。

林木村早已习惯地下室特有的氛围。自从两年前实习期间协助周子书做有关地下室的调研开始,这个戴着大大黑框眼镜的小姑娘就骑着自行车转遍了北京望京大大小小的地下室。一开始特别忐忑,有的地下室走廊一眼望不到头,白天基本没人,偶尔对面来个人还是在逆光中看不清面孔,吓得她总是走一半就退回去了。再加上管理员的质疑、冷漠,一天下来一无所获,她忍不住在晚上回去的路上大哭。后来慢慢摸索出经验,比如如何快速发现地下室:第一,有显眼的绿色地下防空标志;第二,绿植上挂着衣服的,往往地下室就在附近,因为地下衣服干不了,必须要晾在外面,这也造成地下与地上居民的一个冲突点;第三,居民楼小商铺门口,往往也是地下室入口,因为地下室管理员一般晚上在下面看守,白天没什么人,他就在门口开个小商铺挣钱……经过几个月的调研,周子书他们发现,其实地上、地下年轻人的心态并无多大差别,而地下年轻人展现出来的活力和求知欲甚至比地上人群更好。比如他们在访谈中遇到一个汽车修理工,由于工作关系,他很想去学新能源和环保:“现在很多人非常无聊,只知道房子、车子和女人。”另一个小伙子梦想成为一个平面设计师,在花了9100元培训费之后,他还是成不了设计师,因为那不只是学软件的问题,3个月后他又做回了锅炉工。“他们就是你身边的饭店服务员、超市收银员、足疗师、理发师,为什么一抛开这些具体的身份,说起地下室居民的时候,就会有歧视和隔阂呢?”周子书自问。

文章作者

贾冬婷

发表文章79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1353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编助理、三联人文城市奖总策划。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韩国为何酷

用流行文化“攻克”亚洲

1617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7)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