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若茜
2018-02-07·阅读时长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247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马哈茂德·达尔维什与他的诗作《来自巴勒斯坦的情人——达尔维什诗选》 )
“这次会见不对外公开,故所有记者都被赶了出去。罗素首先代表国际作家议会说了几句话,表示对巴勒斯坦独立和自由的支持。他特别强调我们是来看望达尔维什的,阿拉法特指着达尔维什开玩笑说‘他是我们的老板’。”2002年春天,作为国际作家议会代表团中的一员,诗人北岛在巴黎参与公布包含35个国家、500多个作家发起的“巴勒斯坦和平呼吁书”后,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作家一行8人,应被围困的诗人达尔维什之邀,抵达巴勒斯坦。当时,围困之中的阿拉法特在他的办公室兼会客厅里接见了他们,美国作家罗素·班克斯与之对话的一幕,就这样被北岛写入了《午夜之门》。
这片段足以说明达尔维什在巴勒斯坦以及世界文坛中的地位——他是巴勒斯坦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诗人,同样也是国际文坛中最重要的诗人之一。在整个阿拉伯世界中,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他的名字,他的很多诗被谱曲成歌,在阿拉伯民众中广为传唱。据说,他在巴勒斯坦各地举行的朗诵会每每座无虚席,朗诵时现场总是鸦雀无声,即便有些诗作晦涩得使听众似懂非懂,他们也依然听得泪流满面。在阿拉伯读者眼中,达尔维什就是巴勒斯坦的情人乃至圣徒。
如今,凡到拉姆安拉,人们必去的两个参观之处,一是阿拉法特墓,另一个就是达尔维什之墓——2008年8月9日,达尔维什在美国接受心脏手术意外失败后,遗体由专机运回拉姆安拉安葬。巴勒斯坦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宣布举国哀悼3天,为其举行国葬。并在悼词中说,达尔维什是“用笔为争取巴勒斯坦的自由和独立而战,是巴勒斯坦正义事业的代表和象征”。
发表文章103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707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