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中西之际,方是思想要冲

作者:读书

2021-03-24·阅读时长7分钟

734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636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刘东

由于总在念着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的古训,也总在勉励自己务必要 “慎终如始 ”,所以一般来说,只要我认准了又干上瘾的学业,无论是我所创办的丛书、所主持的杂志、所发起的机构,乃至所从事的治学活动,总还被公认为有始有终 ,乃至终于 “熬成了传统 ”。

当然,也曾遭遇过很多波折顿挫,比如早年参加的丛书和杂志,以及后来倡议的民间学术组织。而每一回这样的碰壁,都并非缘于自己的心灰意懒,无非是撞上了无可抗拒的,还往往有些相似的缘由。同样事出无奈的是,半年之前,不得不又忍痛离别了清华国学院——这个我曾以高度热情去复建、冀望它能续写辉煌的研究机构。

至少从相当长一段时间算起,相对于自己总还算不乏耐力的、仿佛已能自在充满的学术生涯,这都属于一种罕见的例外了,而且是代价惨重、不堪回首的例外。不过,既然一时间这般地不堪回首,也就姑且按下心头的隐痛,干脆等过些时日再来回顾吧。义山所讲的 “此情可待成追忆 ”,正可用来状摹此时的心境。

不过反过来说,如从更积极的角度来宽解,总还能把由此得出的人生教训,带到今后的规划与企图中;而且,一旦转移到了久别的西子湖畔,还油然记起了已有些淡忘的夙愿,那正是三十八年前在湖边立下的,希望能在 “学业有成 ”之后,再返回这座 “画中游 ”的校园。—基于这种自我宽解的意义,这趟磕磕绊绊的人生轨迹,也总算画出了一个完满的圆周吧?

还可聊以自慰的是,虽说已然“三十八年过去 ”,而且,任何学者用功到了此时,也总难免或多或少地,带上了某些身体上的伤损,可不管怎么说,毕竟自度还远没有衰老;无论是远近的友人,还是身边的弟子,都往往在惊叹我的 “精力过人 ”。更不要说,这次再把书桌又搬回杭州,也正是借以 “抗拒衰老 ”的手段,由此就获得了更多的工作时间,来享受自己挚爱的治学活动,以完成许多藏在心底的未竟计划,这就益发逼得不敢认命老去了!

文章作者

读书

发表文章1317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20776人

人文精神 思想智慧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读书

D U S H U

33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