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鹄
2021-03-24·阅读时长14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7168个字,产生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雍正、乾隆之际,有位名儒,叫尹会一,官至河南巡抚,还是个大孝子,曾得乾隆帝赐诗,褒奖孝行。他有个儿子叫尹嘉铨,做过刑部司官,最后在大理寺卿任上退休 ——大理寺参与司法复核,与刑部、都察院合称 “三法司 ”,是司法审判领域最重要的三个机构。
乾隆四十六年(一七八一)三月十八日,清高宗西巡五台山,路过尹会一老家保定,已退休在家的尹嘉铨派儿子送上了两份奏折。一场惊天大案就此拉开序幕。
在第一份奏折中,尹氏恳请皇上加恩,特例赐予其父尹会一谥号。在清代,谥号是一品大员死后,根据其人功绩、品行,朝廷议定褒贬而给予的称号。破格赠谥,一定得有非常特殊的贡献。尹嘉铨敢开口向皇上讨要这么高的荣誉,是因为乾隆提倡孝道,不遗余力,而尹会一孝名远播,皇上曾赐诗一首,不正是应当宣传的典型吗?提出申请,一则满足了私欲——老爸的荣誉,不就是自己的荣誉吗?二则投皇上之所好,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没想到,如意算盘打错了。乾隆批示,狠狠训斥了一番:“与谥乃国家定典,岂可妄求?此奏本当交部治罪,念汝为父私情,姑免之。若再不安分家居,汝罪不可逭矣!”
如果当时尹嘉铨只上了一份奏折,看到批示,自然就安分了。偏偏他人心不足蛇吞象,认为谥号十拿九稳,并不满足,在第二份奏折中提出了更 “狂悖 ”的要求。
皇上刚放下笔,就看到了下面这份还是尹嘉铨的奏折。他说,陪祀孔庙(士大夫的最高荣誉,除了孔门七十二弟子,不过寥寥数十人),元代先儒有四位,明代有六位,而本朝目前仅陆陇其一人,跟本朝儒学成就极不相称。因此建议,增加汤斌、李光地、张伯行(皆清初大儒,尤其是汤斌,堪称完人),还有范文程(范仲淹十八世孙,明万历年间投降努尔哈赤,清廷入关前后头号汉人谋臣)、顾八代(姓伊尔根觉罗。范、顾皆无儒学声誉)—当然,末尾羞答答地添上了其父尹会一的名字。
乾隆的朱批,一共九个字:“竟大肆狂吠,不可恕矣!”
发表文章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4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