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读书
2021-03-24·阅读时长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118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庄锡华
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因堂说人,由远而近、纵论古今,文章虽有褒贬,却含着满满的善意,获人称赏,说是 “天下文章,莫大于是 ”,引起我的共鸣。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金圣叹深谙其中三昧,说:“古人著书,每每若干年布想,若干年储材,又复若干年经营点窜,而后得脱于稿,裒然成为一书。”在金氏眼里文章就是一坛陈年老酒,酿久了才能有香洌的口感。一般人读书,如金氏所说,多属 “混账过去 ”,“古人书中,所有得意处,不得意处;转笔处,难转笔处;趁水生波处,翻空出奇处;不得不补处,不得不省处;顺添在后处,倒插在前处——无数方法,无数筋节,悉付之于茫然无知 ……”(见金批《水浒》)读书人 “混账过去 ”,领会不了文章精华,确是不该。但写文章的人,未能在金氏提到的这些关键处下功夫,文意未作提纯,表达不清不楚,下笔不能自休,不就是一堆骚扰人的文字垃圾吗?文章未得厚待,我看作者要多负一份责任。
评说文章自然要讲优劣,好的文章可以分成两类,一类写得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一类挖掘深,能够给人知性的启迪。“我们似乎为奖励人性中的矛盾,以保证生活的丰富,几千年来一直让儒道两派思想维持着均势,于是读书人便永远在一种心灵的僵局中折磨自己,巢、由与伊、皋,江湖与魏阙,永远矛盾着,冲突着,于是生活便永远不谐调,而文艺也便永远不缺少题材。”(闻一多:《唐诗札记》)学理文章写得诗一般动人,知音可寻,又何须孤芳自赏?文章阐发学理,明心见性,也不能只知抽象说教、行文晦涩为难读者。鲁迅的《忆刘半农君》悼亡之外包含对两位大人物的评骘。与人争辩不免有戾气,何况鲁迅论及的又是当时炙手可热的名人。作者绕了好大的弯子,以“武库 ”说事,含着笑谑描画了一座防人甚严、讳莫如深的武库,门禁森严,一搜寻,闭锁的大门上还贴着一张此地无银的 “小纸条 ”,明告屋中绝无伤人的利器,画面滑稽,巧妙地曝光了人物难以测度的城府。幽默柔化了批评,当事人即有不满也不便有激烈的反应。周作人《蠕范》明说动物,暗讽人性,调侃中含着对世道的批判。文中 “站直了之后增加了伶俐却损失了健全 ”“遏塞本性的发露,却耽溺于变态的嗜欲 ”,嗓门不高、内涵极度文化的言辞中包含了无量的讽刺,可供回味的信息特别丰厚。“交尾期固然要闹上一场 ”这类俏皮话在文章中频频现身,插科打诨,读后想笑,但想到周作人说的正是包括自己在内的人类,便又会浮起阵阵苦味,倒逼读者超越欣赏性阅读的层次,对自己尚未脱离动物本能的行为做认真的反思。
发表文章1317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20776人
人文精神 思想智慧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