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对位”之思

作者:读书

2021-03-24·阅读时长9分钟

798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812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张磊 

作为当代著名的文学与文化批评家、社会批评家,爱德华·W.萨义德在文学、文化、音乐、历史、政治等多个领域都留下了重要的印迹。而时人在检视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尤其是他的人文主义思想时,很难不注意到一个具有 “签名 ”式意义的萨式词语——“对位 ”(counterpoint)。这个最早出现在《关于流亡的省思及其他》一书中的概念,经萨义德之后一次次地反复使用,到了《文化与帝国主义》,终于上升成为一种具有方法论意义、提供某种批判性思维 /阅读范式的关键词。具体来说,即通过对位式(而不是单一式)地重读西方经典作品,试图反思那些被西方主流声音遮蔽的、来自边缘处的声音。这些声音或与主流声音合谋,或对其进行抵抗 ,但却都以不争的方式存在。而正是由于这些声音的在场,那种被极力构建的 “超然的西方观察家的至高无上与无可挑战的权威”才有了被挑战的可能。

萨义德之所以会选择用对位这一音乐领域的专业词语,当然不是心血来潮,但也未见得如许多批评家说的那样,具有非常明确、毫不含糊、高度 “策略性 ”(凯瑟琳·拉赫曼语)的政治与道德考量。在笔者看来,它更像是个临时性的概念,萨义德本人也是在对它一次次实验性的使用过程中测量它对于自己人文主义思想的价值与意义,以及它的边界与范围。

与影响他极深的前辈阿多诺一样,萨义德性喜音乐,也是业余钢琴家,甚至写了多部颇有水准的乐评集,在数量上并不亚于他那些更为学术的著作。兴趣爱好自然延伸到学术研究,这也算合情合理。但除此之外,这种音乐技法的特质——“把两个或几个有关但是独立的旋律合成一个单一的和声结构,而每个旋律又保持它自己的线条或横向的旋律 ”,又确实提供了一种极为形象(至少对于懂音乐的萨义德来说)、极为便利,又极为简约的概念性工具。对于苦思一种原创性的独特语汇来言己之志的萨义德来说,这绝对是如虎添翼。除了对位之外,萨义德间或也会使用“卡农 ”(canon)一词——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 ,直到最后的一个小节,最后的一个和弦,融合在一起。萨义德试图以此暗示读者,所谓的 “经典 ”(canon)本身正如卡农曲一样,始终处于你追我赶的动态过程中,经典从本意上来讲就不该是静态、固化的。它当然是规范,却“远非铁板一块的固定规则和规范 ”。经典的人文主义 “始终向变化中的感觉和意义之结合保持开放;对一部经典作品的每一次阅读和解释都在当下把它重新激活 ”。

不过,吊诡的是,对位这一概念本身也充满了种种复杂性与暧昧性。不论是萨义德在使用这一概念,抑或是其他学者在转述这一概念时,即使不会如履薄冰,也会出现如手触烫手山芋一般的纠结感。

文章作者

读书

发表文章1317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0776人

人文精神 思想智慧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读书

D U S H U

33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