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金凤花的秘密

作者:读书

2021-03-24·阅读时长9分钟

850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752个字,产生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姜虹 

“没有得到荷兰主人善待的印第安人,为了不让子女像自己一样沦为奴隶,他们用[这种植物]的种子堕胎。”十七世纪探险博物学家玛丽亚?梅里安在《苏里南昆虫变态图谱》中提到的种子来自豆科的金凤花(Caesalpinia pulcherrima),原产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在世界各地广有栽培,包括我国南方。然而,金凤花在全球传播、引种栽培的过程中,关于这种植物的隐秘知识 ——梅里安提到的堕胎药性,却没有跟随植物本身传播。火焰般绚烂的金凤花深受人们喜爱,但它作为堕胎药的知识鲜为人知,欧洲博物学家在三百多年前就知道的知识为何在传播过程中发生了断裂?“我们知道什么?为什么知道?”——这是知识生产与传播研究的常见问题,但鲜有人试图回答:“我们不知道什么?为什么不知道?”这就是隆达·施宾格在《植物与帝国:大西洋世界的殖民地生物勘探》(下引此书只注页码)中以金凤花为案例所要回答的问题,她采用了科学史家罗伯特·普罗克特称之为 “无知学 ”(agnotology)的方法论。

《植物与帝国》探讨了名不见经传的植物——金凤花,它并没有像金鸡纳、罂粟、茶叶、土豆等植物那样对世界的政治、经济产生过巨大影响,即使作为观赏植物也未曾像玫瑰或郁金香般被狂热追捧。金凤花的特殊性在于其重要的政治意义,“在整个十八世纪,金凤花被奴隶妇女当作反抗奴隶制的武器,她们用这种植物让自己流产,以免孩子生而为奴 ”(5页)。其特殊性还在于,它作为堕胎药的知识并没有因为广泛引种被传播到欧洲。金凤花因此成为植物性别政治研究的绝佳案例,反映了欧洲和加勒比殖民地的性别关系对欧洲博物学家生物勘探和移植的影响,也成为无知学的典型案例。“无知往往不仅是知识的欠缺,而且是文化和政治抗衡的结果,毕竟大自然有着无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我们对某个时期或地方知道什么或不知道什么,都会受到特定的历史条件、本土和全球的关注重点、资金分配模式、机构和学科等级、个人和专业的眼界以及其他众多因素的影响。”(2—3页)施宾格在无知学的解释框架下,探讨了植物的性别政治,并以此阐释知识体系的构建和文化因素导致的无知。

文章作者

读书

发表文章1317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20776人

人文精神 思想智慧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读书

D U S H U

33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