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关于“现实版樊胜美”的话题冲上了热搜。起因是一个叫做《杭州和事老》的调解节目报道了女孩洛洛的遭遇。洛洛原本在杭州有稳定工作,工资一万。按道理,这样的收入水平本可以满足她的日常开销甚至会有节余。但因为父亲频繁向她借钱,还要照顾弟弟和母亲,洛洛过得十分拮据。她的朋友告诉节目组,洛洛经常睡不好觉,时常会想起小时候妈妈对她做的种种不好的事情。
不堪重负之下,洛洛一边试图将自己和原生家庭割离——“我倒宁愿花钱买断亲情,从此两不相欠”,一边又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深陷——“我承认原生家庭是我这辈子都挣脱不开的牢笼”。甚至她意外被江水卷走去世之后,她的家人还找到洛洛的公司,利用洛洛的去世索要巨额赔偿,并且声称这笔钱要给儿子付首付用。这件事曝光之后,对于洛洛的遭遇,很多经历过原生家庭创伤的人都表示感同身受,网友们也对洛洛父母的行为感到十分愤怒。但洛洛事件并不是个例,子女无法摆脱原生家庭负面影响的事情时有发生。愤怒背后,我们需要更深层的分析和思考。是什么导致了畸形的家庭关系?这些家庭悲剧的受害者是否只有“樊胜美”们?我们对原生家庭释放的愤怒,其价值应当表现在什么地方,是否会产生负面影响?是谁杀死了“樊胜美们”……子女对于原生家庭的愤怒很常见。首先愤怒是非常正常的情绪,是子女对父母去神话的一个过程,什么叫做去神话的过程呢?就是当父母和子女的权力慢慢开始变得平等的的过程。当父母从高高在上的神或者是权威者变得和普通人一样时,子女自然而然就会对他们的某些行为感到愤怒,就像是我们对朋友、老板的一些做法感到不满一样。所以子女长大对父母的一些行为感到愤怒是非常正常的,而且这个愤怒中其实包含了很多别的情绪。有时候是对父母的失望,觉得为什么小的时候没有像我期待的那样帮助和照料我;有的时候是对自己受到伤害的过去的一些怜悯。也有对儿时希望落空的恐慌——觉得最应该帮助、照料我的父母居然这样伤害我,那以后还会有人来照顾我吗?这种子女对父母的愤怒情绪是非常值得去咀嚼和剖析的。
最近几年很多成年子女对于父母的这种愤怒演化成了一种网络集体吐槽父母的现象。比如有人会在网络论坛上面发帖说在他小时候,他对父母的做法很不满意,然后下面就会有许多人跟帖说自己也感同身受。在一定程度上,网络集体吐槽父母是有其存在的意义的。它可以帮助已经成年的子女寻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可以惺惺相惜的群体,让他们感到自己不再是孤单一人。但是这背后有更深一层的思考,造成这些伤害的人,真的是你的父母吗?事实上,父母也是通过脱离了他们的原生家庭才组建了新的家庭,从而变成了下一代的主要抚养者。那么这些父母在他们的原生家庭里面是不是也一样受过伤害?在五六十年代,他们成长的大环境里面,这些父母是不是也曾受到过伤害?父母成长的年代有很多局限性,那么在这样一个年代里面成长起来的他们是否有一个空间可以去释放、去发泄他们因为痛苦和伤害而产生的愤怒和所有的负面情绪呢?答案可能是“没有”。那么他们有没有时间、空间去疗愈在那个年代、那个家庭产生的痛苦呢?很多时候,答案可能也是“没有”。所以,这些父母其实是夹带着自己对于原生家庭和大环境的痛苦的。当他们孕育出下一代,很多时候他们没有办法释怀这些痛苦,就会在潜意识里让这些痛苦流露,变成了对于子女的伤害。
当我们在探讨原生家庭时,还需要警惕一种盲目的愤怒,它会导致非常严重的负面后果,会造成永远的受害者模式。那么什么叫做盲目的愤怒,什么叫做永远的受害者模式?以我的一个来访者D的故事为例。D出生在一个非常不幸的家庭,他的父亲酗酒,经常打骂他和母亲。D在小的时候总会亲眼目睹自己母亲被施暴的过程。但是他因为年幼,没有办法去救母亲和自己。久而久之D就产生一种观念“小的时候我的力量如此微弱,所有的不满愤怒和伤害都是不能够帮助我改变现状的”。久而久之,伴随而来的就是D作为一个孩子无力改变现状的恐惧感。D长大之后虽然受到教育,现在已经工作了,有了更多的力量和资源去改变现状,但是这种小的时候根植于心的无力改变现状的恐惧感,让他错误地认为成功改变现状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在他根本没有做出任何改变之前,他就停止了努力。更糟糕的是,D开始觉得自己对生活慢慢失去了控制,把自己套在了“永远的受害者模式”里面。他每天上网跟大家吐槽,倾诉自己小时候的不幸,却不愿意去走出这个泥沼。因为他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受害者,不太可能有什么光明的未来了,他的人生还没有开始就已经被父母给毁掉了。这样的愤怒其实是一个非常浅层次的愤怒,它只是帮助你找到一个用来宣泄的靶子。但宣泄完之后呢,我们的生活不是在宣泄完愤怒之后就停止了的。我们还这么年轻,还有这么长的路要走。我们的种种不幸很大程度上都跟童年经历有关,但是如今,如果我们依然沉浸在打倒父母打倒原生家庭的状态当中,其实就是给予了父母太多支配我们、掌握我们的权利了。如果我们还是没有达到和父母权力平等的阶段,那么伤害过你的人和事,可能你在心中对它产生了一万次的怨念,情况也不会有任何改变。所以说,在心里面去否认一个人、否认一段过往或者否认一个家庭是很容易的。但是难点在于我们怎么样在否认掉了原生家庭之后,再站起来去组建一个新的、健康的家庭。建立一个新的生活和属于自己的新的原生家庭是一条很长的路,也是一条很艰难的路。因为过去的所有经验可能都不管用。我们要教会自己怎么样去爱,甚至是怎么样去恨,怎么样去表达自己的愤怒,怎么样去表达自己的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