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从前“只爱金牌”的我们,这次终于看开了吗?

作者:中读黑板报

2021-08-09·阅读时长7分钟

1322人看过
体育比赛场上,没有永远的王者,每一个运动员都值得称赞。
“9秒83!苏炳添!他创造了历史!”

 
在8月1日的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上,中国运动员苏炳添刷新了自己的个人生涯记录,成为唯一一位跑进9秒83的亚洲选手,创造了亚洲田径的新历史#苏炳添9秒83晋级奥运男子百米决赛#话题也迅速引爆网络。


这不禁让人想起2004年雅典奥运会赛场上的一幕,中国运动员刘翔在男子110米栏决赛场上,以人类最大极限0.2秒的速度起跑,如离弦的箭一般,当他跨过终点线时,解说员大声喊着“刘翔!刘翔!他赢了,他创造了历史!”
 
那一刻,守在电视机前的中国观众沸腾,全世界也沸腾了。


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的决赛场同样值得所有国人为之激动。苏炳添最终获得了决赛的第六名,没有奖牌,不过中国的网友们并没有责怪他,还送给了他一个新的外号“中国飞人,亚洲之光”

 
苏炳添成为了第一个进入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的亚洲人。创造了历史的他,几乎受到了全网人的祝贺,有关他的话题迅速登上了微博热搜Top前10,有关田径竞赛的各类新闻也铺天盖地而来。在这其中,我们见到了一个久违的名字——“刘翔”,一条#我们欠刘翔一个道歉#的话题直冲上了热搜榜前几位。
 


刘翔第一时间发微博庆祝苏炳添创造历史
 
国人对于刘翔应该不会陌生。2006年,他以12秒88打破了尘封13年之久的男子110米栏世界纪录,迎来了事业的巅峰。《时代》周刊的封面、商业代言、综艺公益活动……到处都是他的身影。
 
改变发生在2008年,刘翔在鸟巢数万观众的注视下,退出了北京奥运会110米栏预赛。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刘翔在跨越第一道栏时摔倒,再次退出比赛。
 
当时,陷入了舆论风暴的刘翔,被人质疑是“演员”, 招来了铺天盖地的阴谋论和谩骂。从为国争光的“国民英雄”到有“刘跑跑”标签的“国民之耻”,指责声几乎一直持续到刘翔正式退役。


而今,因为一条刘翔发布的庆祝微博,这位有着12年职业生涯,获奖无数的前“亚洲飞人”再次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同当年如潮水般的指责、谩骂不同,现在打开刘翔的微博评论区,几乎尽数都是对他的赞美:


苏炳添创造奇迹,却为很多在2008年骂刘翔的人提供了同刘翔和解,甚至同自己和解的契机,因为人们发现,运动员们其实更想赢,一直以来输不起的是我们自己。
 

从神坛到凡间的运动员


在刘翔退役时,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说:刘翔解脱了,因为不用再为几乎不可能的复出折磨自己,而我们也同时解脱,不用再抱不切实际的期待。
 
#欠刘翔一个道歉# 或许是时隔13年后人们的反思,但是这份反思真的足够警醒所有国人吗?大概未必。
 
在东京奥运会女子10米气步枪预赛上,中国射击运动员王璐瑶失利,她在网上贴出一张自拍照,不料却遭遇不少网友攻击。
 
“发自拍什么意思?输了还有脸发自拍?”
“你发个怂了什么意思,代表国家去参加奥运会是让你去怂的?”
……


王璐瑶“认怂”地删除了这条微博,并向网友道歉。不过,她在博文中这样写道面对比赛的自己“我不会认输更不会低头,巴黎还会再来,从新开始,从头来过。”
 
幸好的是,这次还有部分网友保持了清醒,也有官媒出来力挺“输赢乃兵家常事,相信未来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看,尽管我们已经开始反思当年对刘翔的指责无脑,但依旧阻挡不了,那些站在夺牌道德制高点,对运动员指手画脚的人。
 
刘翔曾在退役后,接受采访时说道,“2008年之前,大家不把我当一个凡人看,什么都是好的,但我认为,我就是个凡人。”
 
因为一块金牌,国人会将体育冠军送入神坛,因为一次失利比赛,也会将他们拉回人间。昨天是奥运冠军,今天却踏上万只脚,奥林匹克体育的精神何时变成了只关乎金牌?
 
1932年,中国运动员刘长春只身一人前往洛杉矶奥运会。当时的中国战火连天,作为奥运第一人,刘长春单刀赴会,被早早淘汰,他寄语后人“望君奋勇向前,让我后辈远离这般苦难。”
 
对于曾深陷民族忧患的国人来说,站上国际体育赛场,象征着已经民族独立的中国的新亮相,这是一次展现振兴中华的绝佳时机。尽管比赛的成功并不会直接对应个人生活,但体育所承载的符号几乎等同于国家形象,也就等同于每一个个体。
 
直到1979年,中国奥委会的合法席位在国际奥委会恢复,中国开始重返国际体坛,接连缔造“乒乓外交”的传奇,竞技体育也从恢复开始走上正轨。在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射击选手许海峰实现了中国在奥运会历史上金牌零的突破。
 
国际体育比赛的胜利大大激励了国人们,奥运冠军受到了国内如潮水般的赞美、鲜花和掌声,但对于运动员来说,“必须要夺冠”“必须要连续胜利”并非那么简单。
 
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体操王子李宁在比赛时出现失误。最为国人不能忍受的是,当李宁失误重重坐在地上后,仍选择站起来“微笑示人”。当时的很多观众写信骂他“输了还笑,丢尽中国人的脸”。一时之间,似乎所有人都忘了,这位初代“体操王子”是上届奥运会的三金得主。
 
这次风波之后,25岁的李宁选择了退役。在很多年后的节目采访时,聊到当年的感受,他说道“成功时会把你视为英雄,失败时,会把你视为罪人。”


郎平在这次2020东京奥运会上宣布退役,引来了国人们的唏嘘不已,中国女排也是中国体育史上特殊的存在。1986年,中国女排实现了世界杯、世锦赛、奥运会的五连霸,孙晋芳和郎平等一批初代女排国手成为了“女排精神”的代表。
 
1984年,中国队在第23届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以3∶0击败美国队,首次夺得奥运会冠军
 
时隔三十多年,中国女排依然备受国人的关注,东京奥运会上0:3的失利出局引发了国内网友们的讨论,但可能依旧远不及当年女排国手们被追捧的热度。
 
郎平曾在自传中,如是描述当年,“女排夺冠以后,我扣球的形象都上了邮票,女排的集体照做在了日历上,还有纪念币、纪念章,像民族英雄一样,逼着你只能上不能下,打球已经完全不是我们自己个人的事情、个人的行为,而是国家大事,我自己都不属于自己,女排是一面旗帜。”
 
因此,彼时的人们可以接受奖牌从0到15的突破,但无法接受体育运动员们的一次失败。
 

从习惯胜利到回归体育本身


在奥运贴吧里,有一位体育迷写了篇帖子,用来回应曾经骂过刘翔的网友,他在帖子中说道“因为刘翔在04年给过我们获得金牌的梦想,于自己,于国家,他确实有责任为我们保存好这个梦想,但是退一万步说,给你一个奇迹,我们真的要求奇迹不断发生吗?”
 
“我这次可以实现梦想吗?我这次还能继续保持胜利吗?”这句话或许很多运动员也问过自己。“中国”两个字伟大又沉重,运动员们想赢的心其实远比我们更迫切。
 
在这次的东京奥运会上,中国的乒乓球“梦之队”在首次设立的乒乓球混双项目中,不敌日本队,获得了银牌。赛后,许昕将输球的责任揽在自己身上,刘诗雯则面对镜头几次落泪,哭着道歉:“我们已经拼尽了全力,我自己还好,就是感觉对不起大家。”

刘诗雯
 
乒乓球是中国一直以来的王牌夺冠项目,中国人已经习惯了迎接它的一次次胜利,但这次还好的是,当年“刘翔式”的画面并未重演,却有无数温暖的留言涌入了小枣(刘诗雯)的微博。“不要哭,你已经是最棒了”“小枣不哭,你的眼泪是珍珠”……
 
体育比赛场上,没有永远的王者,每一个运动员都值得称赞。这才是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
 
从1908年中国人第一次出现在奥运会赛场,再到如今中国队位列东京奥运会奖牌榜的第一名,如今的中国已经成为泱泱体育大国,那个需要用一块奥运金牌才能彰显国力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社会地位的迅速提高让人们不再“唯金牌论”,国人不再需要通过国乒、中国女排或者刘翔的成功,投射自己的个人价值和成就感。
 
就如刘翔回应当年网友的辱骂时所说,“人们总会随着时间慢慢改变一些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方式。”
 

人们正在逐渐明白,金牌不代表一切,奥运会并不只是 “国家荣誉”那么简单,每一个参与的人都配得上掌声,无论他是否站上过领奖台。
 
可是,时代在变化,当我们为国人“不再唯金牌论”迈出一步而鼓掌时,却也要开始警惕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带来的自媒体和饭圈连锁反应。
 
在这次东京奥运会举行期间,国内铺天盖地的热搜、话题讨论、超话、短视频纷纷霸榜各大网络头条,可是很多网友甚至部分媒体却只将关注点聚焦在体育赛场之外。以饭圈的方式,为运动员们建超话、打榜也成了不少网友表达关注的方式。
 
但是,体育场并非娱乐圈,过度娱乐化的关注只会消耗运动员,我们应该将目光回归到竞技体育本身。奥林匹克作为人类的一笔精神财富,它的核心是人,主题是运动员。我们只有尊重了生命,真正尊重运动员,才可能创造属于我们的奇迹。

作者:暴躁的兔子


文章作者

中读黑板报

发表文章30篇 获得15个推荐 粉丝98人

中读签约作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