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诗婷
2020-12-30·阅读时长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161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口述/陈丹青
采访/宋诗婷
第一次在故宫见到弘仁的《黄山图册》,是17年前。那时武英殿还没开放,展厅在东侧小楼,像70年代县文化馆展室,作品简简单单排列在橱窗里。我蛮喜欢那种朴素的布展,没有喷绘说明之类,就只看画。
上世纪90年代就看过这组画的画册,是日本昭和年代黑白珂罗版,看到真迹,才知道是浅绛,雅极了。弘仁是“四僧”之一,但我不了解他的身世,我愿意像个“外国人”那样无知,只看画。
2017年,武英殿推出“四僧书画展”,我第二次看《黄山图册》真迹。石涛、八大是宣传重点,不太有人观赏《黄山图册》,宋元以降的山水画,这是个例外文本。
我向来留心“次要”的作品,《局部》谈过的易县罗汉也是中国雕塑史一次例外。唐宋、魏晋、南北朝的佛脸,是非人间的,易县罗汉似乎有姓名,有来历,是人间的脸。之前还有一次大规模例外:秦始皇兵马俑。论人体造型的准确性,兵马俑跟古希腊雕塑没法比。但表达中国人,太真实了,而且以规模胜,可惜它的写实性不可能流传,它们被埋葬了。
今年我刚制作了最新两集《局部》,叫《线条的盛宴》,专讲山西四座墓的壁画。学者认为水泉梁壁画的艺术水准最低,比较过后,我以为水泉梁墓壁画最神。整个中国美术史几乎找不到这样的人物画……公元6世纪画的呀!隋唐、两宋、敦煌,没见过这么灵妙高贵的手笔。
我看国画的眼光很暧昧,也不喜欢进入中国画传统话语。我弄西画,眼睛和观念早已西化了,但又和外国人看国画不一样——回到故宫收藏,多数会想到《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等等,不会提《黄山图册》,那是偏离规范的个例,而且无意间的偏离,最迷人。
古人如何构建一幅山水画?它和真山真水什么关系?对我是无解的谜。我试图保留这种无解。它不完全是想象的,譬如范宽显然画的是北方山岭。之后,元明清山水画史大致是南方的山水画史,在我看来,那些画并不试图让你辨别南方或北方,换句话说,大部分明代以后的山水图景是虚拟的,想象的,重新构建的。
董其昌的“南宗北宗”不是指地理,而是不同的美学。我不想追究“南宗北宗”问题,我所迷恋和迷惑的是,为什么中国人喜欢虚构山水?
发表文章218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839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