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在方言里找寻古楚语和楚文化

作者:陈璐

2020-12-17·阅读时长10分钟

3293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103个字,产生5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邵则遂(黄宇 摄)

方言有存古的作用,能够保存古代“雅言”

三联生活周刊:当我们研究现代汉语中的南方几大方言时,常常能发现不少古楚语的痕迹。上古时期的楚语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语言?它的使用范围到底包括哪些地区?楚语与中原雅言之间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邵则遂:历史上的楚国是一个南方的大国。最初它只在南方一个小区域,即江淮地区,随着国力的发展,逐渐扩大到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内的整个南方地区。湖南和湖北是楚国的核心地区,同时也辐射到河南、广西、安徽以及半个江苏。但楚国的版图是有变动的,有时被敌方抢占,有时吞并其他一些小国。比如湖北的黄冈、黄州、黄石、黄梅和黄陂等地原本属于一个叫“黄国”的小国,后来被楚国吞并,但这些地名还保留“黄”字。楚国自称版图有“五千里”,也就是说整个长江流域或者说黄河以南的地区都可以算作楚国的疆域,这是楚国的概念。

楚国最早应该是跟中原华夏族不同的民族。楚王熊渠曾说“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蛮夷”即未开化的民族,“不与中国之号谥”是指和中原的文化不一样。楚国应发源于南方的一个偏僻小地,当时叫做“楚族”,是一个和“华夏族”并列的概念。后来楚国占领整个长江流域,楚文化逐渐与中原文化交融,吸收了华夏民族的文化。这种交融最早始于商周,《诗经》里已经有许多楚国的方言。商周时代的“楚族”已经不是一个独立的民族了,它融入了“华夏族”,但还保留着楚族的部分方言作为一种底层语言。以清人为例,入主中原之后清人的满语逐渐消亡,但满语的一些词汇还保留在汉语里,比如“佳木斯”在满语里是“驿站”的意思,“哈尔滨”中的“哈尔”在满语里的意思是“江”。所以这种楚夏交融后的新语言就形成了楚方言,楚方言的核心区域是湖南、湖北地区。

楚方言后来如何变化的?一是西晋的“永嘉之乱”,北方的贵族向南方迁移,形成了南北朝的局面,北方话覆盖原来的楚方言区;二是唐朝的“安史之乱”,北方汉族的贵族集团向南迁移,又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北方话再一次覆盖原来的楚方言区,形成了后来的西南官话,也就是说西南官话的基础在唐代就奠定了。现在湖北的第一大方言,以及湖南的第二大方言都是西南官话。所谓“官话”,就是北方话的概念。西南官话属于北方方言,但它又带有南方话的色彩,例如鼻音、边音不分,平舌、翘舌不分,部分前鼻音和后鼻音不分。

文章作者

陈璐

发表文章77篇 获得5个推荐 粉丝267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你还会说方言吗

六城踏访:消逝与挽留

14896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5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