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每被贬一次,他对人生的理解就更深入一层”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20-10-29·阅读时长10分钟

11445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492个字,产生9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周裕锴(缓山 摄)


实习记者/张佳婧

潇洒旷达之外,苏轼敢言的一面被遮蔽了

三联生活周刊:有观点认为,苏轼在当代视野中不仅是一个文学大家,也是一个文化偶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文人心目中理想的人物。您是否赞同用“文化偶像”来描述苏轼?

周裕锴:如果从当代文化的角度来看,这种“文化偶像”现象确实存在,但是我并不完全赞同这种描述。偶像这个词是与粉丝相对的一个概念,谈到偶像,往往是无限崇拜的,这样就很难推动思考。我觉得苏轼本人并不会喜欢这个词。历史上,从苏轼去世,一直到我们改革开放以前,苏轼往往被视为文化典范,我更加赞同这种定位。

三联生活周刊:在历史上,您认为还有哪些人物可以称得上是文化典范?苏轼的特殊性又体现在哪里?

周裕锴:如果是文学家的话,杜甫、李白、陶渊明,这些都可以算文化典范。但是如果从整个文化史来看,苏轼应该是排在最前面的文学家。在中国历史上,可能只有孔子在文化上的影响超过了苏轼。

和李白、杜甫相比,苏轼兼有多种身份,他是一个文人,一个政治家,同时又是一个思想家,他留下的话题可能是中国文化史上最多的。举个例子,作为中国苏轼研究学会会长,近年来我被不少人邀请去参加各种会议,讨论苏轼的法学思想、苏轼的税收思想、苏轼的廉政思想、苏轼的教育思想,等等。这其实从侧面印证了苏轼的思想的丰富性。比如说法学思想,苏轼考中进士的那一篇文章叫《刑赏忠厚之至论》,里面就谈到了疑罪从轻,这个思想是很先进的。

除此之外,我们知道苏轼在诗、词、文、书、画这五个方面都是宋代顶尖的人物。他也有丰富的哲学、政治学、军事学的思想。甚至他在中药方面都颇有研究,他的药方和《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记载的药方被后人收集在一起,合编为《苏沈良方》。并且,苏轼不仅关注儒家的经典,他对道教的炼丹术、佛教的理论、禅宗的思想,也有很多的了解和实践。所以儒释道这三者在苏轼身上都有体现,而且结合得比较好。他用儒家思想来治理国家和地方,用道教、佛教的思想来修养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可以说,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很难找出第二个像他这样博学多才的人。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40篇 获得16个推荐 粉丝47958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苏东坡地理

眉州、杭州、黄州、儋州——走近诗人的精神世界

18312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96)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