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苏东坡地理

作者:丘濂

2020-10-29·阅读时长6分钟

24921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158个字,产生345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清代 丁观鹏《西园雅集图轴》(故宫博物院供图)

故宫文华殿“千古风流人物”的苏轼主题大展现场,一件展品让很多观众看得津津有味。它是苏轼在元符二年(1099)贬谪海南儋州期间,给幼子苏过写的一封信。明朝人陈继儒将真迹辑刻成帖,这封信也称作“献蚝帖”。面对海南取之不尽的生蚝,苏轼说他琢磨出两种烹饪方法:一种是把蚝肉取出来,加酒和水一起煮熟;另一种是专门选个头大的,用炭火来炙烤。信的结尾不忘带着一点苏轼特有的幽默——“恐北方君子闻之,争欲为东坡所为求谪海南,分我此美也。”海南作为当时的蛮荒之地,有谁愿意去呢?这种苦中作乐的劲头让人会心一笑,又觉得有一点心酸。

于是作为美食家一面的苏轼显露出来。他的美食创造总和他的流放生活紧紧相关。几乎置他于死地的“乌台诗案”后,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去到了人生第一个贬谪之所黄州(今湖北黄冈)。为官的俸禄没有了,只有一份微薄的实物配给可领,他想到了在城东的一片坡地上开荒自足,从此便有了“东坡居士”的名号,历史上多了一个“苏东坡”的名字。后世所称的“东坡肉”、“东坡羹”和“东坡豆腐”据说就是在黄州期间被发明出来的,是对最平常食材充满智慧的转化。绍圣二年(1095),苏轼一贬再贬到了惠州。市集上无人问津的羊脊骨,被苏轼便宜获得,做成了火烤羊脊骨的美味。这大概让他成为了吃羊蝎子的鼻祖。颠沛流离的命运,始终无法阻止“自笑平生为口忙”的苏轼,去发现苦难生活的情趣。

文章作者

丘濂

发表文章128篇 获得105个推荐 粉丝1483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笔,毕业于清华大学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专业。美食、传统文化和城市话题爱好者。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苏东坡地理

眉州、杭州、黄州、儋州——走近诗人的精神世界

18312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45)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