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读书
2020-10-21·阅读时长9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596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孙丽芳
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一○九五至一○九九年)数十年后,提尔的威廉称:“从本质上来说,皇帝就像一只蝎子,你无须惧怕它的脸庞,却一定要当心它尾巴造成的伤害。”威廉所说的这位皇帝就是阿莱克修斯一世(一○八一至一一一八年在位),他是拜占庭帝国科穆宁王朝(一○八一至一一八五年)的奠基者。在这次东征后的其他西方资料中,阿莱克修斯一世也多以阴险狡诈的形象示人。这些不仅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当时西方对阿莱克修斯一世的普遍认知,也成为之后数个世纪西方对于这位拜占庭皇帝的惯常看法,如十八世纪英国著名史家 E.吉本便把其比作豺狼。
然而,力挽拜占庭狂澜、扭转拜占庭颓势的阿莱克修斯一世真的是 “毒蝎 ”吗?换言之,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后,西方对阿莱克修斯一世的认识是真实的吗?这便是英国著名学者 P.弗兰科潘在其《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来自东方的召唤》中重点回答的问题。弗兰科潘称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是 “历史上最广为人知也是最常被提及的事件之一 ”,它“塑造了西方此后的诸多方面:教权的兴起、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势力的对抗、圣战观念的演变、骑士忠诚及宗教虔诚、意大利航海城邦的崛起,还有中东殖民地的建立 ”。虽然关于这次东征的研究成果已极为丰富,但西欧中心论仍在其中发挥很大作用,重要表现之一便是对阿莱克修斯一世负面形象的普遍接受。弗兰科潘对此深表疑虑,他运用多方一手资料详细分析了阿莱克修斯一世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中的作用,并深入探究了西欧丑化阿莱克修斯一世的原因及影响。在此基础上,他力图摈弃西欧中心论,重建关于这次东征的解释模式,这也引发我们对拜占庭史书写的思考。
阿莱克修斯一世: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关键人物弗兰科潘认为阿莱克修斯一世不仅促成了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也是这次东征的重要参与者。以往诸多十字军史研究者常从西欧探究东征的原因,忽视或轻视拜占庭因素的影响,如著名学者 J.史密斯在其《十字军史》中,便只将拜占庭迅速失去对小亚的控制视作这次东征的背景。与此不同,弗兰科潘称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真正起源在于“十一世纪末君士坦丁堡城内及周边地域发生的一切 ”。
在十一世纪九十年代,阿莱克修斯一世难以抵抗塞尔柱突厥人对小亚地区的强势进攻,这成为拜占庭境内发生谋逆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事件最终被平息,但阿莱克修斯一世深感小亚局势对政权稳固的重要性。在试图收复战略重镇尼西亚的诸多计策失利后,他认为克敌制胜的唯一出路是依靠擅长攻坚战的兵力围城,于是他将目光转向西方以寻求援助。一方面他以圣城、圣物激发西方人的宗教感情,并将君士坦丁堡同耶路撒冷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使他们认为解救圣城和解除拜占庭困境都是基督徒的责任。另一方面他也积极同西方重要人物如佛兰德斯伯爵罗贝尔、教皇乌尔班二世等接洽,与他们建立友好关系。这些都为他一○九五年向教皇求援和教皇对此给予积极响应提供了可能。同年,教皇在克莱蒙发表公开演讲,之后他又进一步与使节对十字军东征做了宣传和推广,从而使西方民众备受鼓舞。另外,因阿莱克修斯一世急需具备军事能力和军事经验之人,西方教会也积极限制不符合这些条件者出征,弗兰科潘由此推断阿莱克修斯一世还影响了十字军的招募。最终在一○九六年和一○九七年,由诸多欧洲封建主,如韦芒杜瓦的于格、布永的戈弗雷及其弟鲍德温、图卢兹的雷蒙、诺曼公爵吉斯卡尔之子博希蒙德以及布卢瓦的史蒂芬等率领的十字军主力,启程前往拜占庭帝国。无疑,阿莱克修斯一世的精明斡旋和紧急求援对促成第一次十字军东征至关重要。
发表文章1317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0774人
人文精神 思想智慧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