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AI会让我们的思考能力退化吗?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今天·阅读时长9分钟

30人看过
思考在当下还重要吗?


AI只是镜子而非光源


过度依赖AI,会让人类的思考能力退化?


这一结论出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不久前,他们进行了一项为期四个月的实验,邀请了54名年轻人,通过头戴式设备对他们的脑电波进行了检测。测试的结果是:当人类过度依赖AI写作时,大脑关键区域的神经连接会系统性萎缩,记忆编码能力断崖式下跌。想想真“可怕”。


目前,AI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渗透我们生活的核心决策层,今年,类咨询式AI产品也开始大面积落地,涉及金融投资、医疗健康、企业管理等领域。某款正在公测的餐饮类轻咨询AI,可以根据商家情况,给出全面建议。想象一下:你正准备开店,AI可以清晰告诉你选川菜还是湘菜更有“钱景”,蓝港还是大悦城更适合立足,哪些菜品能跑量、哪些能拉高利润……在开业前,你几乎就能预判盈亏。


人工智能这么善于思考,我们的思考力,是否已经多余,并因此退化?不用悲观,请注意,麻省理工学院实验的前提是——过度依赖。


如何善用AI帮助我们思考,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对于一个问题,AI或许能为我们提供无数种看起来还不错的答案,但最后的选择依然需要我们自己的思考。就像如果你想选择一款咖啡豆,AI会十分贴心地告诉你,巴西、哥伦比亚的咖啡豆偏坚果味,埃塞和肯尼亚则偏水果或花香;如果是新手,选中度烘焙的最为稳妥;巴拿马瑰夏虽然好,但价格高,试试哥斯达黎加的也不错……类似的建议,AI可以给出超过100条。可是,究竟哪一款你最喜欢,只能需要你自己去尝一尝,并在思考后做出选择。


AI可以给你答案,但思考终究还是自己和大脑之间的事,我们不可能过度依赖AI,思考力自然也不会因此退化。


帕斯卡在《思想录》中说:“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当人类学会驾驶着汽车周游世界时,我们的双脚也从未停止奔跑。今天也是一样,让我们更强大的,不是不断演进的工具,而是不断思考如何使用工具满足好奇、不断创新的头脑。


思考在当下还重要吗?当我们把这个问题喂给AI时,连它都会告诉你:“思考是人类存在的尊严,AI只是镜子而非光源。 ”



高质量思考

需要主动掌控“方向盘”


既然在当下,思考对我们来说依旧重要,那么下一个问题是,我们究竟该如何更好地思考?


从某些层面上来说这是一个信息如粉尘般弥漫、注意力被无限切割的时代,推送算法、即时通讯、海量咨询……我们被裹挟在永不停歇的信息流中。留给我们思考的缝隙很有限,我们常常无暇或无心思考。然而,常常被人们忽略的问题是,思考的关键并非时间绝对短缺,而是我们被剥夺了思考的“掌控权”——认知节奏被打乱,精神带宽被挤占。


早在1956年,被称为“心理学巨人”心理学家乔治·米勒便在自己的著作《神奇的数字7±2》中揭示:人脑工作记忆容量极其有限(约4±1个信息组块)。碎片化环境中的干扰与多任务切换,会持续榨干这稀缺的“认知带宽”,导致即使有时间,大脑也无力进行深度加工。思考的质量危机,本质是认知主权的丧失。换句话说,思考的重点不在时间,而在质量。当我们没有条件增加思考时间时,可以通过重构思考质量的方式收获更好的结果。


接受越多的碎片化信息,越需要在短时间内重构思考质量


碎片化信息总会诱导我们进行浅层的、随机的联想,难以形成有深度的洞见和连贯的行动路径。重构思考质量,关键是利用稳固的“思考法则”,重新掌握自己的思考节奏,对混乱信息进行筛选、归类、聚焦,用清晰的路径取代盲目的漂移,帮助你在有限的时间内,搭建出更稳固的认知结构。


可以说,那些在喧嚣中保持清醒的思考者,正是“掌控感”的实践大师。对于思考,他们始终紧握着自己手中的“方向盘”。


点击观看视频


正如视频中的五位人物一样:作为最顶尖的乒乓选手和教练,王皓面对高压,会果断将自己或运动员“拎出”当下环境,通过跑步、驾驶等空间转换,创造“静音时刻”,通过重置心理状态,跳出内耗后,再澄清思路,找回思考的清晰节奏;


作为演员、制片人和投资人,任泉拥有强大的周期性思考能力,“十年一复盘” ,在时间长河中定位自身,剥离日常琐碎,为下一个十年校准战略方向,确保思考不迷失于短期波动;


作为科技公司创始人,吴明辉用 y=f(x) 的数学模型作为强大的思维框架,在信息海洋中抓住核心变量(x)和逻辑关系(f),果断执行最可靠路径,避免陷入无限分析的泥潭;


作为打造了中国顶尖沙漠隐世之所的创始人,李易辰善于逆向思考,用“拒绝什么”构建自己的思维路径。在未知和困难中,这比空想“要什么”更能廓清方向、凝聚行动力。


作为美妆品牌创始人兼CEO,菊子将在阳光下独处作为自己的“静音时刻”,而她的“思维法则”是感性洞察,当她在剥离市场数据噪音后,用心感受用户需求,在打破固有印象后,建立新的标准。


高质量思考的本质,是握住“方向盘”,掌控自我的节奏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的路径各异,却共享同一内核:在世界的轰鸣中,构建不可侵扰的思考“静域”,并以个性化的“思考法则”导航。 王皓的“拎出”、任泉的“复盘”、吴明辉的“建模”、李易辰的“拒绝”、菊子的“独处”。


思考的终极姿态,并非苦思冥想的时间竞赛,而是对内在秩序的绝对掌控——在纷扰中划定边界,在流动中掌控节奏,让每一份有限的注意力,都淬炼出属于你的思想锋芒。



思考

永远像呼吸一样不可或缺


每个人都是自身思考的“驾驶者”,路径各异,法则不同,唯一相同的,或许只有我们都需要掌控“方向盘”,用以思考驱动,加速前行。从某种程度上说,思考就像驾驶,都需要从容、专注与绝对掌控


宝马5系,是一台极具驾驶乐趣的中大型豪华轿车,驾驶宝马5系的穿梭感,就像完成了一段深度思考一样令人愉悦。同为宝马5系车主,永远对思考充满敬畏的态度,与永远能够让自己冷静思考的能力,正是帮助王皓、任泉、吴明辉、李易辰、菊子得以驾驭复杂世界的“5系思考法”。


滑动查看更多

他们的“5系思考法”


世界上向来没有捷径,思考这件事也很难有“作业”可抄。“5系思考法则”,并非一种标准答案,它代表了一种思考的理想状态——在信息的弯道中稳定转向,在噪声的颠簸里保持平衡,以内在的秩序感,驾驭思维驶向清明之地。每一次平顺的换挡,都是认知疆域的拓展。当世界加速,优秀的驾驶者深知,真正的速度,源于对节奏的绝对掌控。当人们驾驶着宝马5系,引擎或电机开始转动时,似乎都在提醒我们,生活再忙碌,也请别忘记思考,这才是我们得以不断前行的最重要动力。


宝马5系,极具驾驶感的中大型豪华轿车


对于人类而言,思考永非冗余。我们凭借它定义问题、权衡价值、穿越迷雾。抽丝剥茧的思考过程本身,是生命最迷人的律动,就像呼吸一样不可或缺。



#遇到人生困惑,你会用什么方法思考?#


每个人的人生经历各不相同,思考方式也各有差异,在遇到人生困惑时,你会用什么方法思考?来评论区聊聊你的故事吧~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微信编辑丨李雨旋

作者丨morlee

设计排版丨谭二

图片来源丨宝马 视觉中国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发表文章52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6137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中读签约机构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