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读书
2020-10-21·阅读时长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481个字,产生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温哲仙
《童年的许诺》是一部带有浓厚自传色彩的回忆作品,作者回忆了与母亲共同生活的往事,字里行间沉浸着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解中国古代思想的起源有什么特别的意义?诸子神话的书写,又是否只是对陈规旧俗无意识的延续?或者他们也像柏拉图们一样,意识到了哲学语言的边际?又或者,中国的“神话 ”和“哲学 ”,根本与西方不同?这其中,恐怕还有不少我们尚未明了的奥妙乾坤。
如果说《从前苏格拉底到柏拉图的神话和哲学》不仅有利于中国学界理解西方,还能对认识中国本身有所启发,上述问题或许会是一种可能的进入方式。(《从前苏格拉底到柏拉图的神话和哲学》,[美 ]凯瑟琳·摩根著,李琴、董佳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二○一九年版)
和拳拳的眷恋。在作者轻松调侃的笔调中,所有辛酸的磨难、艰苦的奋斗和出生入死的光辉业绩仿佛都化为一抹轻烟,唯有绵绵的母爱,润物无声,永驻心田。
作品分为三个部分,主人公罗曼分别回顾了童年在维尔诺(今维尔纽斯)和华沙的生活,少年时代在法国尼斯的艰难岁月,以及青年时期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斗经历。罗曼是俄籍波兰人的后裔,跟随着母亲在当时的波兰小城维尔诺长大。母亲曾经是一家剧院的演员,与丈夫离异后,独自含辛茹苦地承担起抚育儿子的重担。她倾注了所有的爱和精力,尽其所能地给予罗曼优越的生活和最好的教育。为此母亲从事过各种行当,替人美容、兜售首饰、卖蔬菜、开衣帽店、从事房地产和旅馆生意,凭着她的勤劳、聪明和能干,罗曼从未缺衣少食;在教育上,母亲更是不遗余力,在小提琴、舞蹈等艺术和文学方面都做出过尝试,学习上流社会的各种礼仪、击剑,甚至是射击;当罗曼的数学课、自然科学课得了零分,她鼓励儿子会成为雨果,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会成为 “法国文学大使 ”;当他们迫于生计,被人嘲笑,悲愤的母亲用手指着罗曼向众人骄傲地宣告:我儿子将来是法国大使,是荣誉勋位骑士勋章获得者,是伟大的戏剧家!对罗曼美好前途的憧憬支撑着母亲活下去,为了给她那荒唐的梦一点真实的色彩,罗曼尝试着去实现自己对母亲的承诺,然而推动着他不遗余力地去践行自己诺言的,却是童年时代一段难忘的往事,也是作品中最精彩的片段之一:母亲在维尔诺惨淡经营的高级时装店破产,无奈之下他们搬到华沙,想从这里再辗转去法国。由于罗曼在同学面前声称自己只是旅居华沙,一有机会还是要到法国去,结果招致各种嘲讽,尽管对于这些挖苦他都能应付自如,但是面对有人说他母亲当过妓女的侮辱,他竟心生胆怯而退却下来,回到家里向母亲急切地讲述了所发生的一切。
发表文章1317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20774人
人文精神 思想智慧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