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哲学神话”是什么?

作者:读书

2020-10-21·阅读时长6分钟

808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476个字,产生49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雷欣翰

一 

“哲学神话 ”,也就是出于哲学目的而写作的神话。据说,最早将这个短语作为专名术语使用的,是颇具神秘色彩的德国思想家谢林(F. W. J. Schelling)。

神话与诗一般都被视为文学作品,似乎与哲学关系不大。西方文学强大的叙事传统,很大程度上就源于讲述英雄神话的《荷马史诗》。不过在古希腊,神话与诗绝不仅是文学,还是世世代代传承知识经验、完善伦理秩序的 “宝典 ”。

荷马与赫西俄德生活的时代,大约在公元前八世纪。他们的神话系统,众所周知是多神的。百年之后,埃利亚学派的祖师爷克塞诺芬尼(Xenophanes)对他们作品中的诸神,发起了语带嘲讽的抨击:

荷马和赫西俄德归于诸神的所有那些在人类中是羞耻和谴责的事情,偷窃、通奸和相互欺骗。(《残篇》十一,聂敏里译)

看起来,虽然今人认为诸神的“人性 ”是古希腊神话的重要特点,但在当时,这个特点却引起了克塞诺芬尼的强烈不适。不过,虽然抨击诗人及其神话,但克塞诺芬尼既不排斥使用诗歌(据说他本人就是一位游吟诗人,深谙荷马与赫西俄德的诗篇),也不是个无神论者。他对 “诸神 ”的批判,是与他对 “一神 ”的主张联系在一起的:“一神,在神和人中是最伟大的。”(《残篇》二十三)克塞诺芬尼批评有缺陷的 “诸

神”,主张完善的 “一神 ”。在《王制》中,柏拉图也借苏格拉底之口,说“神”是“好事物 ”的唯一原因,并且 “神和一切属神的事物,无论如何都肯定是处于不能再好的状态 ”(379C—381B)。生活在克塞诺芬尼之后、柏拉图(Plato)之前的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则干脆使用 “一”(One)这个概念,高高举起了与代表神话传统的 “秘所思 ”(Muthos)针锋相对的 “逻各斯 ”(Logos)的大旗。

克塞诺芬尼与柏拉图并非崇拜某种一神教的上帝,他们所说的“神”,是统一、完善、永恒、品质的拟人化。赫拉克利特的 “一”和“逻各斯 ”,则用哲学式的概念来表达这些品质。三位哲人前后相去百年,他们对神话诗人的攻击和对诸神传统的改造,并不是个人偏好,而是有相近的思想倾向:对杂乱、无序的排斥和对崇高、秩序的追求。类似的表述,在前苏格拉底哲人们的笔下广泛存在。

这些由哲人们书写的神话,就是 “哲学神话 ”。如果将它们也算作古代神话的一部分,神话的 “当代性 ”就呼之欲出了 ——既然神话可以因为哲学目的而被哲人改造,自然也可以为了其他目的被诗人重写。

如此说来,无论是由来多么悠久的神话,诗人的一次次讲述,不也有可能意味着新神话的一次次诞生吗?难道说这种无从把握的变动不居,才是引起哲人不适的深层原因?

文章作者

读书

发表文章1317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0774人

人文精神 思想智慧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读书

D U S H U

10532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49)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