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读书
2020-10-21·阅读时长13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899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王 鹏
在中国历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的夏、商、周三代,是中国的青铜时代。根据整个欧亚大陆的考古和历史年代分期体系,中国青铜时代属于欧亚大陆青铜时代的晚期和末期。
青铜时代是个伟大的时代,此时欧亚大陆北部草原上的畜牧业和冶金业突飞猛进,生产力发展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直接导致了人口移动和获取更大地理范围内资源能力的增强,从而使传自西亚、中亚或起源于草原上某些地点的新鲜事物,能够快速地在广阔的地域内普及和传播。从这个时候开始,欧亚草原变成了文化带。
学者们普遍认为,中国青铜时代文明所取得的重要物质和文化成就,有一部分即来自欧亚草原地带。但具体是哪些成就,这一切又是如何发生的,进而,三代文明在欧亚青铜世界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近年来,随着夏商周考古新发现的涌现和研究的深入,解答这些问题成为致力于三代研究的学者的迫切愿望。虽然这些问题不易回答,但参照东西两端的一些重要的考古发现,仍可勾勒出当时文化传播的大体轮廓。以此轮廓为基础,将欧亚草原作为背景,会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中国青铜时代的理解。
一
地理学意义上的欧亚草原,西起多瑙河下游的黑海沿岸,东至大兴安岭,横跨六七千公里,但在考古学上一般把黑海与阿尔泰山之间约四千公里的草原地带称为欧亚草原,这是因为此区域内的自然地理环境相对一致,并且考古学文化面貌相似。考古学上的欧亚草原又可根据自然地理环境和考古学文化面貌进一步的差异,大体以乌拉尔山为界分作东西各约两千公里的两段。历史上,与中国关系最为密切的是欧亚草原的东段。相比较而言,草原东段的东西两端由于有山脉的依托,故考古遗存更加丰富,而相对空旷的中间地带则主要是交流的通道(当然并不乏原生的考古学文化)。
欧亚草原东段的最西端,是南乌拉尔地区,即乌拉尔山脉南段山地的东西两侧以及乌拉尔河流域的森林 ——草原和草原地带。这是欧亚草原考古,尤其是欧亚草原青铜时代考古最重要的地区之一。这不仅是因为乌拉尔靠近环黑海、中亚两个发达的古代文化区,且处在最重要的交通路线上,还因为自青铜时代起,乌拉尔地区富集的铜矿便吸引了来自其他地方的 “工业移民 ”。这些后来的人群与当地的居民携手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和制度上的创新。后来的木椁墓文化(乌拉尔以西)和安德罗诺沃文化(乌拉尔以东)即以此为基础,并且从此处发端和席卷整个欧亚草原,对欧亚大陆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欧亚草原东段的最东端,是南西伯利亚地区,即以阿尔泰山和东、西萨彦岭为中心的山地 ——森林 ——草原地带。这是欧亚草原考古另一个极为重要的地区。这是因为南西伯利亚处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中西伯利亚高原之间的过渡地带,地形多样(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草原、水利、矿产),这决定了此处的考古学文化类型比周边地区更加多样。不仅如此,被东、西萨彦岭和库兹涅茨克阿拉套环绕、叶尼塞河纵贯南北的米努辛斯克盆地,因地形封闭,且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远较西部的草原和东部的山地优越,欧亚草原上自西向东一波又一波的移民均在此驻足,并与当地的土著居民一道在相对狭小的地域内留下了异常丰富的考古遗存。正是因为如此,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苏联天才的考古学家 С . А.捷普洛霍夫
(Серге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Теплоухов)几乎凭一己之力,在短短的数年内建立起了米努辛斯克盆地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发展序列(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个序列被补充和完善为:阿凡纳谢沃文化 ——奥库涅夫文化 ——安德罗诺沃文化 ——卡拉苏克文化,根据最新的碳十四年代数据,其年代分别为公元前二十九至前二十五世纪、公元前二十六至前十八世纪、公元前十七至前十五世纪、公元前十四至前九世纪)。也正因如此,南西伯利亚一直被视作西伯利亚乃至俄罗斯考古最重要的地区之一,在很长的时间内都起着西伯利亚考古学文化序列标尺的作用。
发表文章1317篇 获得5个推荐 粉丝20774人
人文精神 思想智慧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