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贾冬婷
2018-02-05·阅读时长10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096个字,产生3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美国加州圣保罗高中的一天(每周有4天)是从清晨的礼拜堂开始的。这里也是社区中心 )
维多利亚时代的尖顶大宅,黑色燕尾服白色衬衫的装束,独特的姿势和腔调,甚至大大小小每一次谈话间杯碟轻碰的声音……回想起去年底在英国公学考察的经历,还有些不真实感,那似乎是个被封存的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与现实保持着距离。但正因如此,我才特别深刻地体会到为什么法国作家安德烈·马尔罗会说“英国绅士是西方文明最伟大的创造之一”。他认为,在近现代,只有英国人像罗马人那样培养出了一个精英阶层,它不是贵族,也不是中世纪的骑士,而是绅士。而正是公学系统“活化石”般对600年传统的继承和延续,确保了绅士阶层的持续产生。
公学里绅士培养的基因一直是博雅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事实上,博雅教育可以说是整个西方教育史和思想史的传统。这一概念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提到“自由人科学”,“自由人”与“非自由人”相对,他们在城邦中享有作为公民的政治权利,如参与辩论和审判,因此与此相关的文法、逻辑和修辞等构成了古典时代的教育核心,辅以数学、地理、音乐理论和天文学,以培养能有效行使权利并履行义务的公民。中世纪之后,英国完好地继承了古典的博雅教育传统。到19世纪现代大学建立之前,博雅教育一直是英国和大学最重要的教育理念。然而到了20世纪,则是专业化教育一路高歌,博雅教育步步退却的时代,英国也在教育体系中削弱了显性的通识功能。而在这一时期,博雅教育在美国得到了复兴,而且完成了向现代教育制度的转型。这一转变是如何发生的?现代的博雅教育,或者与之相似的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是如何从美国开始席卷全球的?为此,我们将美国作为《三联生活周刊》国外中学系列报道的第二站。
美国和英国的私立学校体系是一脉相承的。随着17世纪一批英国清教徒跨越大西洋来到美国,其母邦的教育体制也被移植到新大陆。但是当我带着对英国公学里的绅士印象来到美国,一时间还真有点不适应。那些腔调十足的深色西装、条纹领带,甚至燕尾服、长袍,怎么到了新大陆,一下子变成了T恤、超短裙、夹趾拖?这些表象上的不同让我对两种教育制度的差异充满了好奇。
发表文章79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1345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编助理、三联人文城市奖总策划。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