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两罍轩往来尺牍中的一个谜

作者:读书

2020-09-29·阅读时长4分钟

518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299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艾俊川

清人写信,说到私密事往往爱用隐语,在当事人彼此心知,而外人特别是后人看到,则如堕五里雾中,索解为难。

新近出版的《枫下清芬:笃斋藏两罍轩往来尺牍》中就有这样两封信,即第四十六号 “佚名致吴云 ”和第六十二号 “吴云致吴大澂”,主要内容都与办理 “顶礼之文 ”有关。“顶礼之文 ”就是一个隐语,实为江苏官绅为某人在吏部谋求补官之举,当时未能成功。信中还有一个隐语,则是帮助吴云办事的人使用化名:在第四十六号信中,此人自署 “时术”;在第六十二号信中,吴云称其为 “时术皞翁”,可知 “时术 ”影射的应是姓氏。《枫下清芬》的编者将 “时术 ”视为佚名,体现出严谨的学术态度。 

“时术 ”即“时时学习 ”之义,出自《礼记?学记》“蛾子时术之。” 孔颖达疏:“蚁子,小虫,蚍蜉之子。时时术学衔土之事而成大垤。”清人喜用这个典故,如王鸣盛著书就名为《蛾术编》。上述以 “时术 ”影射的姓氏,应关此义而难遽有确指,不过,信中透露出不少信息,形成考证线索,从这些线索出发,或可试解一下字谜,对其人略作推测。

第四十六号信作于 “九月廿五日 ”。信中说:“弟于月初幸晋一阶,好在无公事无值日,于拙懒之性最为相宜。日来肩背疼痛,退直后即杜门养静。”据知作者是须进宫入直的高官,并在九月初职务刚刚变动。

这是哪一年九月呢?信中有两个事件可供考索。一是 “伊犁为邻师所复 ”,所指应为同治十年五月俄军占领伊犁、后照会清廷谓“代为收复 ”一事。二是 “京兆移节八闽 ”,“京兆 ”乃张姓的代称,检《清代职官年表》,同治十年九月甲午,张之万由江苏巡抚迁闽浙总督。由此可知,此信作于同治十年。

复检《清实录》,同治十年九月上旬,有数位京官职务调动:甲午即初七日,以詹事府少詹事何廷谦为詹事;乙未即初八日,调礼部左侍郎温葆深为户部右侍郎管钱法堂,兵部左侍郎黄倬为礼部左侍郎,礼部右侍郎胡瑞澜为兵部左侍郎;以内阁学士徐桐为礼部右侍郎。给吴云写信的人,应在这个名单之中。

那么,谁的姓氏与 “时术 ”有关呢?还真有一位,就是调任户部右侍郎的温葆深。作为常用词,“温习 ”有“反复学习 ”之义,与“时术 ”的“时时学习 ”近似,自可用来影射关联。 

“时术 ”若为温葆深,与信中内容也相当契合。如第四十六号信说:“伊犁为邻师所复,边事从此日棘,海内输将,势将不继,实切杞忧。”由“边事日棘 ”考虑到筹集和运输军饷的困难,符合一位户部官员的职业反应。

文章作者

读书

发表文章1317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0773人

人文精神 思想智慧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读书

D U S H U

11979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