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至暗时刻的“新政”

作者:读书

2020-09-29·阅读时长13分钟

631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665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严泉

罗斯福 “新政 ”是一个经久不息的话题,近年来新的见解也层出不穷,其中不乏批评性的看法,如美国经济史学家伯顿·W.福尔索姆(Burton W. Forsom)的著作名称就是《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从中不难看出作者的立场。与已有的研究不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艾拉·卡茨尼尔森(Ira Katznelson)二○一四年出版的《恐惧本身:罗斯福 “新政 ”与当今世界格局的起源》尝试回到 “新政 ”的历史过程之中,探讨那个至暗时刻美国体制演变的复杂性与可能性。

读罢全书,更令人抚卷深思的是,历时二十年之久的 “新政 ”,其历史性的影响已经不再局限在美国国内,而是极大地重塑了 “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从某种意义上讲,经过 “新政 ”的洗礼,对于这个不完美的世界来说,旧的恐惧消失了,但是新的恐惧却延续至今。

在罗斯福就职时的一九三三年,除了英国、法国与一些北欧国家以外,德国、意大利、葡萄牙、奥地利、波兰、匈牙利等欧洲多国,均已经变成极权、独裁或法西斯政权。英国历史学家马克·马佐尔(Mark Mazowe)的《黑暗大陆:二十世纪的欧洲》一书认为,这一切均与 “一战 ”后欧洲国家民主化进程中的混乱局面有关。一九一八年后的欧洲各国内阁,平均寿命不足一年。多党制普遍缺乏两党制立法的稳定性,缺乏赢得大众绝对支持的能力。有统计表明,“一战 ”实行代议制的二十八个欧洲国家,到一九二五年,其中八个已经实行独裁统治。到一九三三年,又有五个加入独裁国家行列。五年后的一九三八年,欧洲只剩下十个民主国家。

民主衰退这一趋势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表现为,大多数的欧洲国家不愿意再为民主这一信条而奋斗,野心勃勃的非民主的政治选择,被认为能够更好地应对现代化所带来的挑战。欧洲各国发现独裁统治在整合社会、加速工业化、促进技术进步等方面更具效率。

正如墨索里尼在一次演讲中所说:“法西斯主义抛弃了民主中政治平等这个约定俗成的谎言,抛弃了个人主义的思想,打破了民主关于实现幸福的神话……我们不能夸大自由主义在上个世纪的重要性,并把它作为人类现在和未来的信仰;实际上在上个世纪,民主只是众多信条中的一个……现在自由主义就像一个即将废弃的荒芜天堂……本世纪是权威的时代、权力的时代、法西斯的时代。”

欧洲民主政体的瓦解与自由希望的破灭不可避免地扩散到美国。

文章作者

读书

发表文章1317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0773人

人文精神 思想智慧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读书

D U S H U

11979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