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付晓英
2018-02-03·阅读时长21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0701个字,产生8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悟园”餐厅的“油卤鲜鲍” )
旧时的美食记忆
陈滞冬画室的桌子上摆着两本装帧精美别致的册子,翻开一看才发现都是他画的日常食材,从茄子、黄瓜到水蜜桃、樱桃,不同季节的时令果蔬散落在一页一页的画纸上,趣味盎然。陈滞冬打趣说这些画作是美食的“副产品”。他在都江堰有个工作室,一年有不少时间要去那边工作,每天早晨去市场买菜,回来先照着画下来,然后再做成菜品吃掉。时间长了,有关各式蔬果食材的画作越积越多,陈滞冬干脆给册子取名为“口头禅”,“因为口头馋嘛”。
陈滞冬身形清瘦,布衫布鞋的打扮颇有点仙风道骨,看上去不像贪恋美食之人,但在成都的美食圈子里,陈滞冬颇有名气。他出身大户人家,父亲在民国时期做过成都川剧园子三义宫的老板,解放后还做过四川省川剧院的副院长,母亲则是有名的川剧演员。十几岁之前,陈滞冬住的是三进院子的大宅,他的父亲和母亲都喜好美食,家里的厨房很大,两口深深的鼎锅熬着高汤,一年四季不熄火,还有一间小屋专门堆放泡菜坛。家里虽然有厨师,但在厨房的很多事情上,母亲依旧亲力亲为,还教年幼的陈滞冬洗菜切菜做菜,耳濡目染之下,他也养成了对美食的兴趣,十二三岁时就能给家里张罗一桌菜,而旧时家中制作美食的诸多细节更是念念不忘。“比方说发鱼翅,鱼翅买回来,还要再去买一种很薄的网油,就是猪腹腔里裹住内脏的那块板油,把鱼翅和网油一层一层地放到坛子里,用谷草封住坛口。花园里的大坑早就挖好了,坛子放进坑里后,再用锯末把洞里的缝隙填满,盖上土,从另一侧掏一个风口,引燃锯末,明火是不能有的,得用暗火,过上一两个月,锯末慢慢燃尽了,鱼翅也就发好了。”
发表文章13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69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