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楠
2020-08-22·阅读时长3分钟
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译林出版社总编辑袁楠,很高兴我们与“中读”合作推出的“西南联大国文课”与大家见面了。
说起译林,相信在很多老读者心目中,是创办于1979年的那本《译林》杂志。当年的创刊号上,首次全文刊载英国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尼罗河上的惨案》,大受欢迎。这本杂志通过文学,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人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和研究世界的窗口。译林出版社的前身就是《译林》杂志编辑部,出版社成立于1989年,今年整整31年。31年间,我们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从一间编辑部成长为一家拥有立体出版格局的品牌出版社。经过几代译林人的努力,目前的出版领域涵盖外国文学、人文社科、原创文学、基础英语教育、文化遗产与博物馆,总体经济规模已连续八年位居全国文艺类图书出版社第一。
《西南联大国文课》的出版缘于我社的老朋友、曾为清华国学院副院长的刘东教授。刘东教授学识广博,他在译林主编的“人文与社会译丛”,引介西方最前沿的学术成果,从人文思入社会,关照现实。经过20年的持续出版,这套书已经成为知识界无人不晓的品牌丛书。我们今天熟知的以赛亚·伯林、汉娜·阿伦特、哈贝马斯、鲍曼等思想家的代表作品,最初就是由这套书引入的。
数年前,刘东教授的学生张耀宗博士做研究时,偶尔在清华大学图书馆看到尘封了70年的课本——《西南联合大学国文选》。这本书不被人注意,纸张也很粗糙,但初翻下来,张耀宗博士感到这本书特别讲究道义,注重自我修养,传播的是对于人格的培养。
▲ 清华图书馆藏《西南联合大学国文选》封面
当得知张耀宗的发现之后,刘东教授就想重出这本书,他说:“这本书可以对现在的人做一种提醒:西南联大是如何成功的,我们曾经有这么好的历史经验,这些经验在今天依然适用。”
这本由杨振声、朱自清、浦江清、罗庸等人主持参与的大一国文编撰委员会编订的《西南联合大学国文选》也引起了我们强烈的兴趣,如今看起来奇迹般的教学成果,和国文课有什么必然联系?西南联大学子不分文理而必修的国文课的选目,又隐藏着怎样的奥秘呢?
因清华大学图书馆所藏《西南联合大学国文选》因搬家已丢失,我们出版的《西南联大国文课》是根据国家图书馆所藏《西南联合大学国文选》整理出版,书中再现了当年教材的全貌,分上篇、中篇和下篇,并附有朱自清、沈从文等名师的讲课教案和汪曾祺等联大学子的回忆文章。 这本书在尘封70年之后首次现身,其价值与当年有了不同,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堪称通识教育和博雅教育的经典范本。
西南联大的讲师名单仅列出来就足够震撼。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对联大的国文课难以忘怀,他说:“这一年度的‘大一国文’真是空前绝后的精彩;……闻一多讲《诗经》,陈梦家讲《论语》,许骏斋讲《左传》,刘文典讲《文选》,唐兰讲《史通》,罗庸讲唐诗,浦江清讲宋词,魏建功讲《狂人日记》等等。”堪称大师云集,群星璀璨。
此外,国文课的选目也令人称道。从《诗经》《楚辞》《论语》到鲁迅、徐志摩的作品中,联大国文课从不同时代、文体和观点中汲取材料,不仅鼓励批判性思维,也为学生提供了个人身份与人格形成的种种严肃选择。
西南联大不复存在,幸运的是,国文课本得以保留。这一次,译林出版社与中读共同推出专栏“西南联大国文课”,由刘东教授领衔,以纸书《西南联大国文课》为蓝本,甄选了10篇经典课文,邀请了5位曾在清华国学院工作的学者解读其中的经典篇目,力图再现博雅、通识、自由的联大国文课堂。
▲ 《西南联大国文课》图书
朱自清先生曾明确地认为,“大学国文不但是一种语文训练,而且是一种文化训练。” “所谓文化训练就是使学生对于物,对于我,对于今,对于古,更能明达,这自然不是国文一科目的责任,但国文也该分担起这个责任”。
在西南联大的成长环境中,表现为“通识教育”和“博雅教育”的大一国文课,切切实实培养了联大学子扎实的基本功和视野广阔的知识面。随着这本教材所流传下来的,不仅是那些传世名著,更有国文教育所塑造的情怀和趣味,以及情纵古今、智周万物的大学精神。
这是汪曾祺、许渊冲、杨振宁、邓稼先、何兆武的课本,也希望成为你的课本。
欢迎转发下方海报
与更多人一起听民国老课本
走进西南联大的国文课堂
发表文章1篇 获得76个推荐 粉丝25人
译林出版社总编辑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