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卡生
2020-06-24·阅读时长1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7711个字,产生11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嘉镜线上的北大河一号桥,列车穿过这座大桥后,风景将从戈壁滩变为峡谷
摄影/张雷
想象中的绿皮车
在前往甘肃嘉峪关的飞机上,我在kindle上阅读民谣歌手周云蓬写的《绿皮火车》,他写道:“每当有火车经过,那种力量与速度,以及它要去的远方,令一个孩子兴奋恐惧。”绿皮火车,已经被诗意化了。这次我们要探寻的老铁路嘉镜线(嘉峪关—镜铁山)无疑也是我对大西北“荒凉诗意”的想象。
这条全长77公里的嘉镜铁路被火车迷们称为“秘境之旅”,它属于兰新铁路在甘肃境内的支线。想象一下,一列绿皮火车缓慢地穿越一望无际的戈壁,远处云间隐约透着祁连山冰川的顶峰,钻入山洞后进入地势险峻的峡谷之间,百米悬崖之下是蜿蜒湍急的讨赖河……据说冯小刚当年的电影《天下无贼》中那段在火车顶上追逐打斗的场面便是在这里拍摄。这条通往祁连山腹地深处的铁路让我产生了一探究竟的兴趣。
嘉镜铁路最早是为了运输镜铁山的铁矿而建,1957年开始勘测设计,动建于1958年,中间因为种种原因停工三次,直到1969年才竣工,交付兰州铁路局运营。曾拍摄过纪录片《嘉镜线》的导演高翔告诉我,这条铁路虽然只是一条支线,对嘉峪关这个城市而言却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如果说酒泉钢铁厂的铁矿是母亲,嘉峪关是孩子,那么这条铁路便是连接两者的脐带。抵达嘉峪关的第一天,当地朋友请我们吃晚饭,席间他们零星向我们普及了嘉峪关这个城市的缘起,如果1955年地质学者没有发现镜铁山的铁矿,就不会有在天险峡谷中冒死修建的嘉镜铁路,最终不可能产生嘉峪关这座城市。
乘坐嘉镜铁路到山中小站的机务段工作人员
嘉峪关的城市布局和人口组成和当年这段历史有关。上世纪50年代末,在国家号召大炼钢铁的时候,依靠镜铁山资源的酒钢成立,从全国各地涌入了不少支援大西北建设的年轻人,来自东北鞍钢的人占大多数。至今,这个城市的主体人群由三类构成:酒钢集团、中核404公司以及铁道部。席间的几位嘉峪关人,他们往上寻三代,必定和这三个企业脱不了干系。嘉峪关人会打趣,“某人是钢一代,某人是铁二代,某人是核三代”云云。这种以“代际”自报家门的方式很有嘉峪关特色,一下子就能辨清来路、工种以及打开酒桌上回忆家族故事的话题。
在进镜铁山之前,我和同事们交换已知的各种信息。嘉镜线的客运绿皮火车每天来回四趟,每天早晨6点25分发车的7529次列车,主要是免费运送酒钢职工上班的专列,晚上17点的7530次列车主要是接酒钢职工下班回家。中间还有两趟车次为7521和7522的火车,基本上是头一天加班的工人往返铁山和嘉峪关的选择。列车停靠嘉峪关、绿化、桥西、冰沟、狼尾山和镜铁山站,70来公里,全程运行两个多小时,老火车慢速之外,也是因为地形复杂。
这段铁路在2012年后曾经一度是“火车迷”们的心头好,或者说这是一处他们不可或缺的打卡坐标。从前单程票价4.5元,现在涨了,也不过8.5元。游客在网上购票,只能购买从嘉峪关站出发的全价票,如果在绿化站直接购票,费用更低。网络上有许多由火车迷们发出的旅游指南帖揭秘这段行程。知名的火车迷公众号“铁影随行”从2012年开始关注以及拍摄这条铁路。他们见多识广,但他们依然在行走这段路程后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仅是戈壁峡谷,以及摄人心魄的雄奇景观,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天险环境里能一睹人类开辟铁路的精彩杰作。高翔告诉我,在决定拍摄纪录片《嘉镜线》后,他邀请了三个曾经在嘉镜线上流连忘返的火车迷再度来到嘉峪关,他们一起驱车沿着铁路线的小路一直开到镜铁山,在中途早已遗弃的小站墙壁上发现了很多火车迷同伴的签名。
绿化站,在嘉峪关市区的尽头,路程不远。这是大多数酒钢工人选择的始发站。大西北的早晨凉风习习,街道上店铺大多还未营业,只有少量的早点铺开着门。绿化站很小,过了入口便是十几平方米的候车室,早起的酒钢工人拎着早餐陆陆续续地进了候车室。很快,候车室里排起了长队。从窗户望出去,铁路离站台的距离不到百米,不久一辆绿皮火车便拉了警报进了站。现在是甘肃的夏天,按道理说应该会在人群中看到游客模样的人,但我们已被工人们的蓝色制服淹没,我们成为了这趟列车唯一的游客。
发表文章99篇 获得31个推荐 粉丝433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