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读书札记:“芦芽”:新春的开始和宇宙的创生

作者:独芒

2020-02-09·阅读时长1分钟

1020人看过
闭户读书,漫无所归,然亦往往在不经意间偶有所得,堪称快事。

闭户读书,漫无所归,然亦往往在不经意间偶有所得,堪称快事。近日读宋人梅尧臣诗,其《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开篇“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数句出语闲淡,却能敏锐捕捉季候特点,为欧阳修激赏,《六一诗话》云:“河豚常出春暮,群游水上,食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故知诗者,谓只破题两句,已道尽河豚好处。”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亦化裁其句。在这些诗作中,芦芽新萌作为春天的“季语”,生动反映了春天一阳来复、万物昭苏的情景。而论及对自然的敏感,东邻日本似有过之而无不及。翻阅日本《古事记》,其中谈到日本的创世神话,在高天原(神界)产生之后,继而有云:“世界尚幼稚,如浮脂然,如水母然,漂浮不定之时,有物如芦芽萌长,便化为神,名曰宇麻志阿斯诃备比古迟神”(周作人译文)。所谓“宇麻志阿斯诃备比古迟神”(うましあしかびひこぢのかみ),即“美好的芦芽(那样具有蓬勃生命力的)男神”。此神实际就是地上世界(与高天原神界相对而言)的本源化身,在他之后又陆续出现了天空之神(天之常立神)、大地之神(国之常立神)、原野之神(丰云野神)等等,自然世界渐趋完备,而上述诸神相继隐身,将世界留给人类的始祖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在这一神话中,芦芽萌生进而成为世界创始的象征和生命本源的寄寓。“创世”这一无比宏大的事件,在《古事记》中却以这样幽微的方式出现,而且又特别借用了典型的初春自然意象,也许在此足以看出日本文化的一些特质。(参考:阪下圭八著、李濯凡译:《日本的神话》,北京:新星出版社,2019)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独芒

发表文章28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96人

中读签约作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