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21天打卡# 之《如父如子》

作者:渐暖

2018-09-01·阅读时长3分钟

365人看过

    日本小说给我的最深感触不是情节独特而是“细腻”,这细腻是真正渗透到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这本书亦是如此(本书故事和主题并不新鲜,细节处耐品),是枝裕和笔下的良多家庭何尝不是你我他的家庭生活常态呢?故事情节很简单,良多和雄大两家本来平静的生活被医院突如其来的通知——“抱错孩子”给扰乱了,一场有关“血缘”和“6年相处感情”之间的博弈开始了。随之而来的还有两家之间难以跨越的“阶级”,及对于良多来说更加复杂艰难的家庭、工作变故。而弄错孩子的真实原因竟是女护士自己家庭不和谐之后的故意报复行为,这又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良多的转变。


         良多是那种从贫困且缺爱的家庭里走出来的所谓“社会精英”,有着比自己年轻很多温文尔雅的家庭主妇妻子,跟雄大一家比起来,他们的物质条件要好很多很多。从小说开篇起,字里行间就暴露出这个家庭的问题,“永远”忙于工作缺席的父亲,小心翼翼如保姆般的母亲,穿梭于各种培训班之间的孩子,这场面太熟悉了,简直就是我们身边的大多数啊,那种小时候在电视中看来的所鄙视的生活,终于在身边一一上演,如今更多的却是惶恐,害怕自己也成为这大军中的一员,而这长长的队伍却对你冷冷一笑,毕竟它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永远不害怕孤单。有时候忍不住会想如果能永远平静的过着这样的日子也不失为一件好事,可生活最爱跟人开玩笑了,良多一家不就这样不经意被拿来试了一试嘛?


         故事里的所有人中我最怜惜也最喜欢良多,除了因为自己身边有太多“良多”之外,自己也的确跟他很是相像。贫苦人家走出来的孩子想要在所谓城市站稳脚跟实在太不容易,一边抱怨着永远干不完的工作,一边是财务上永远捉襟见肘,一边是亲人朋友的劝解:累了就好好歇一歇吧,一边是扑面而来的各类焦虑传播文,留下十字路口的自己一边骂着一边继续敲着键盘。所以,我真的不会批评良多一心扑在工作上而置家庭死活于不顾,更多是想去劝一劝他:“哥们,如果有一种方式可以平衡一下工作和生活,你一定要试一试”。深夜万籁俱静,为了生活,还坐在书桌前看材料的良多一定也很孤独吧?!他在雄大一家面前自带优越感,那种对于贫穷又没教养的鄙视不召自出,实在也不全是他的错,多多少少也有这个社会的问题吧?“阶级”永远存在,“平等”才是谎言。先不忙着说他们,且先看看自己身上有无这毛病?是否还在用“进化论”为自己找借口?可是,千万不要忘了还有“运气”这一个重要因素。


         总之,良多是不幸中的万幸,终于在工作被降职后幡然醒悟,回归家庭,回归爱,在血缘与感情中选择了感情,取掉了自己的有色眼镜,并开始了自己对于后母的救赎之路,看在这点那个偷换孩子的护士多多少少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有人会说了,换你养别人的孩子六年试试,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那我也可以找到理由反驳:“因为养不活孩子,把亲生骨肉送给别人的例子比比皆是,这类有意无意弄错的真事也不少,以前很多,现在亦有,只是你太幸运而已”。先不忙着反对我,想想故事里没写出来的,就算没有孩子这一茬,良多也随时可能被贬,那个唯唯诺诺的妻子也随时可能爆发,这是来自他们家庭内部的矛盾,是随着良多母亲出走,父亲不停炒股、不断失业、终日酗酒而刻在良多骨子里的东西,不靠生活中大的变动很难改变的东西,某种程度上,我们都带着原生家庭的印记,犹如“宿命”。生活不是做选择题,是生在良多这样物质还算可以而缺爱又潜在问题多多的家庭好?还是生在雄大这种物质条件差些处于鄙视链低端,但一家欢乐不断的家庭好?都好都不好。生活有时候也还真是公平,拥有一些好处,又必不可少的要承受一些不好的东西,而我们很多时候并没有多大的可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人间百态,各有各的幸福和不幸,有一颗包容和感恩的心实在太重要了,不幸来了我们也只能硬着头皮往上冲,是的,不幸就是不幸,谁都无力改变,但多多少少我们还是可以刻意觉知一下生活中的幸福,留意一下潜伏的不幸。而一切的一切,爱是起点,也是终点。只要有爱,什么教育问题,什么原生家庭问题,什么工作问题统统可以被solved。

文章作者

渐暖

发表文章7篇 获得14个推荐 粉丝10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