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人口红利

作者:老谢

2018-05-18·阅读时长3分钟

1136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587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 2005 年 8 月 18 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沃尔玛员工庆祝首家 24 小时营业店开张 )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高速增长,人口红利是一个重要的引擎,有研究表明,人口红利对GDP增长的贡献达到了27%。世界银行在今年年初《2007年世界发展报告》报告会上说,中国的青年人口于1978年左右达到顶峰,随后生育率的下降使这些人需要供养的子女和老人比较少,这种劳动力队伍的扩张提供了一个把钱花到其他方面的机会窗口,这种人口红利将有利于经济发展。

按照人口学家们的划分,小于15岁和大于64岁的人口被视为需要抚养的人群,叫做依赖人口,而15岁和64岁之间的人口则被视为劳动力人口。依赖人口和劳动人口之比为抚养比率,如果抚养比小于50%,意味着社会进入人口红利期。如果抚养比超过60%,人口红利消失,社会步入人口负债期。中国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繁衍的人口成为现在的劳动力,中国从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步入人口红利期,但是由于当时的经济策略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等资本密集型的产业,所以未能充分享受人口红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充分利用劳动力价格的比较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得以享受20多年的人口红利。

一个有意思现象是,在对人口红利的讨论中,人们大都在表彰其对经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但是明显遗忘了人口红利的主体——劳动者,原本应该成为主角的他们,俨然只是推动经济发展的要素或者工具。企业和政府最大程度享受了人口红利,劳动者们似乎分享不多。沿海地区民工的工资十几年不涨,大学毕业生的预期月薪屡创新低,人均收入增长追不上GDP的步伐,在一些非公有制企业,资方肆意延长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甚至拖欠工资的事情也屡见不鲜,这些现象都表明,人口红利多少是一个有些冰冷的增长。由于资本的稀缺性和劳动力的过剩性,在资本和劳动者的利益之间,如果更为偏向资本,虽然很难说人为压低劳动力成本,但是资本和劳动要素的对立性,造成对资本的过分关爱,事实上就是对劳动者的利益损害。保护资本的利益关乎经济发展,保护劳动者的利益关乎社会稳定,其实只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老谢

发表文章0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0人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告别低劳动力成本时代

《劳动合同法》的民生意义

464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3)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