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07-15·阅读时长24分钟
随着教师编制越来越受欢迎,这几年,公费师范专业的热度也持续走高。
今年,多所部署公费师范生的录取分线达到650分,省署公费师范生的录取分数线也均在600分左右。在内蒙古,公费师范的提前录取分数线,历史专业甚至已经超过清华大学。
但就在几年前,公费师范项目还是需要降分录取的相对小众项目。公费师范项目的就读体验如何?这些年又在经历哪些变化?在更长的时间里,大家如何权衡和看待自己的选择?
我们采访了几位已经毕业的公费师范生,以下是他们的分享:
我是2019年入学的公费师范生,我刚上学时,就考虑过毕业要不要解约。毕业后,我确实也解约了。
我高考那年,张雪峰还没火,我父母对填报志愿不太了解,让我自己拿主意。当时,我有个认识的上届同学去读了公费师范,就读体验也很好,知道我也符合申请条件后,就向我推荐了这个项目。
当时公费师范不算热门项目,我大概知道,项目可以免学费,还有机会降分录取。而且公费师范和定向招生不太一样,定向招生属于单位委培,毕业后去向非常确定,公费师范的选择则要大一些,只要回到生源地工作就可以了。
《胜者即是正义》剧照
高考之前,我其实有理想的院校和专业,没考虑过要当老师。当时我了解到,我的分数可以通过本省高校专项项目去到我最想去的学校和专业。但在准备申请材料时,我发现我的条件可以报两个项目,一个是理想院校,另一个就是公费师范。
我虽然也填了公费师范的项目,但我当时真实的想法是,非常自信,觉得走高校专项提前批一定会被理想院校录取,相当于只是顺手填一下公费师范,当一个我自认为不需要的托底。没想到录取结果下来,我与理想院校失之交臂,被公费师范录取了。
被录取后的一两周,我的情绪波动很大。我意识到,填志愿的时候,我还是太疏忽了,我执着在理想院校的填报上,根本没有认真考虑其他可能。
当时周围人对公费师范的认识跟现在也不太一样。我高中一直是班干部,也热衷校园活动,给人的印象是,我性格开朗外向。我跟高中老师说,我要去读公费师范了,老师的反应是,很震惊,他认为我的性格适合去大城市,在更市场化的平台工作。
我听老师说完,心理落差更大了,开始自我怀疑,担心我选的专业不能发挥个人优势。但我父母却是很高兴的,他们很认可老师这个职业。为此,我还和他们起过冲突。最后父母告诉我,反正我大学毕业,也拿到好的文凭了,如果到时候还有其他想法,他们会支持我的决定。
就这样,我怀着复杂的心情去读了公费师范的项目。
但其实进了大学,我的就读体验是很好的。从经济上来说,这个项目除了免学费,还有生活费补助。从学业上来说,我们跟同专业的非公费师范生学的内容也一样,只是我们会多修一些教育相关的课程,实习也要求必须是教师相关工作。包括毕业证,也不会标记公费师范与否。此外,公费师范生毕业后虽然不能读研考研,但可以读在职硕士。
最重要的,我当时读公费师范时,因为教育局承诺的生源地编制,不少同学本科毕业就去了各省非常好的中学教书。等到再过几年,同样的就业机会,迎来了一批名校硕博毕业生的竞争。
《追光的日子》剧照
所以对我来说,我当时解约,完全出于个人原因。我当时对心仪的高校和专业有执念,也想探索其他可能。况且,从入学开始,我就一直在思考,未来是否解决,所以本科期间我也认真学习,但到毕业前后,我基本上是顺理成章,就决定去试试跨专业考研了。
我当时的项目要求是,本科毕业后,回生源地当老师,履约六年。解约的情况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履约过程中想解约,全年都可以申请,赔偿金额会据履约年限有所不同。另一种就是针对我们这种,完全没有履约过工作的学生,每年只有两个固定时间能申请解约,并且解约的话,大四也不能参加考研考公,只有毕业后才可以。这种情况去考研考编,就会失去“应届生通道”,选择范围都会大大缩减。
毕业后,我很快就选择解约了,主要是担心犹豫太久,既不履约又没有解约,会被公示,影响我的考研结果。另一方面,如果我考上了还没解约公费师范的话,这也会影响我的档案调取。去解约时,我知道这是一个做了会后悔,不做也会后悔的决定。
真的解约后,我后来也确实后悔过,因为毕业后,我找工作和考研都不太顺利,在二战考研的某个瞬间,我不明白自己到底在折腾什么。会忍不住想,要是我去履约教书了,已经有了两年教龄,可能也开始读在职硕士,不至于困在一个穷困潦倒的局面里。
但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我18岁报考志愿时,也没预料到,后来会出现的这些具体问题。
其实读大二时,我回过一次高中。那时张雪峰已经走红了,很多人因为他知道了免学费还有编制的公费师范项目,这个项目突然变得很“抢手”,录取分数也变得更高了。
《追光的日子》剧照
当时有在读的学弟学妹问我,是否该选公费师范,那时的我曾谨慎地说,人的不确定性是更大的,比起公费给师范能带给你什么,你更要考虑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但如果现在还有18岁的小孩问我,公费师范值不值得读,那我肯定会告诉他,在现在这个就业环境下,毕业后还能成为有编制的老师,已经很幸运了。
因为现实的压力,考研结束后,我还是去找了教师的工作。相比18岁时,我现在的心理素质好很多了,知道无论后不后悔,我都是在接受个人选择带来的结果而已。无论如何,起码我更了解自己了。
因为时间太久远了,我高考时,这个项目还叫免费师范生。我印象中这个项目是在2018年时更名的,还把10年的履约期缩短成了6年。(编者按:据2018年印发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将“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调整为“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履约期从10年改为6年)
我高考时,成绩大概排在全省一千名左右,当年如果走提前批次,能去很多好学校,也能学到我想学的专业。之所以读免费师范生,主要还是为家庭考虑更多。高中前后,我父母工作的工厂效益不好,经常会说起发不出工资这类事情。高考分数出来后,因为知道我的家庭情况,老师就向我推荐了这个项目,并且说,我一直在做班干部,未来或许也适合做老师。
和高中老师聊完,我对免费师范有了基础认知,知道这个项目能免学费。并且我高考那年,有个很好的大学在我们省招生,只招免费师范生。当然,老师也向我强调,免费师范生毕业后,需要回到生源地工作,不然就会赔违约金。以及,我的分数不低,如果我填了这个项目,一定会被录走。
和老师聊完,我的心情有点沉重,甚至犹豫过,要不要把老师的建议告诉父母。我知道,只要我告诉他们,一定会去读免费师范。在10多年前的当时,我身边同学都想去大城市上学工作,我也是。我为此去看过一些大城市的物价,甚至回家的车票价格。
《少年派2》剧照
在这个过程里,我能感觉到,如果我去大城市读一个普通的专业,家庭的压力是会很大的。所以我最终还是告诉把免费师范生的信息告诉了父母。我能感觉到他们特别开心,他们也能感觉到我点不太乐意。
其实当时的很多细节我都忘了,只记得自己为了减轻父母的压力,还是准备了免费师范生的申请材料,并且隐约记得,自己办手续时,就像是签了张“卖身契”一样。我甚至还记得,当真的录取后,我爸爸妈妈的开心和我感受到的压抑,有很强烈的对比。当时我会想,我的分数跟很多同学都差不多,但他们就要去迎接更多可能性了,而我却好像被局限了,一眼能看到未来。
入学后,在新的环境中,大一时我过得有点压抑,但还是努力让自己接纳这个职业,后来也去参加社团,去做家教兼职,刻意把时间安排得很满。在忙碌当中,我慢慢觉得,大学生活开始变得快乐了,我记得我第一次和父母说起这个感受时,他们都大舒一口气。
调整心态后,我开始更用心地安排大学生活,也感受到了老师职业的价值。甚至想过要去做乡村老师,改变乡村教育。当时老师还劝我,我太年轻太理想主义了,带着这种心态去做乡村教育,很容易碰壁。
《山花烂漫时》剧照
毕业前后,我去应聘了家乡最好的高中,想留在省会工作。但我终面完,工作又出了一点变故,那所中学最终选择了一个更好学校的硕士代替我。不过我还可以去那个学校集团的一所民办中学教书,待遇福利都会高出很多。我权衡了工作地点和待遇等方面因素后,决定去民办中学教书。
我认识的免费师范生去向都很好,即便不是省会,也都是各市各区里最好的高中。我当时的同学,只有零星几个人解约。同校的非师范生同学,现在很多人是在做科研,也有人做编辑,做中学老师,做竞赛老师。
我大学时没怎么想过解约,但工作后有过这个想法。中学老师很累,刚工作时,我和学生沟通总出问题,也无法在学校的组织架构里落实自己的想法,还会在职场的人情世故里栽跟头。工作不到一年,我的甲状腺和乳腺都长了结节,健康和情绪都开始崩溃。
《胜者即是正义》剧照
有一阵子,我太压抑了,还跟父母说,我干不下去了。父母发现劝我也没用,就跟我说,实在不行就辞职吧,他们养我。不过他们也问我——如果不做老师了,我还能去干什么。我记得我真的就是一边哭,一边怎么想也想不出来,我还能去干嘛。
我想过要去私企,但在私企,我大约只能做文秘类的工作,专业上的东西就完全浪费了。后来我觉得,我对教育还是有热情,也想去影响别人,加上性格要强,就坚持下来,坚持到后面,也算是干出了一些成绩,比如开始接触管理工作,开始带全校最好的班级上课,终于慢慢进入熟能生巧的状态。
工作到第五年时,我工作的学校开始变得不稳定,我甚至经历了三年换四个领导的情况。身边很多老老师都开始讨论,民办教育不稳定,也有很多人劝我,最好去考公。刚工作时,我曾因为职业的“枷锁”而崩溃,但那时候,我开始因为动荡感到不安。我也尝试过考去公立学校当老师,但也许是竞争太激烈了,也许是我没有好好准备,最后基本都落空了。
焦灼的情况下,履约期满后,我通过人才引进,去了一个事业单位做教育相关的工作。现在这个工作,工资待遇都不如以前,可我状态好了很多。虽然不再面对学生了,我还是希望做一些微小的事情,来影响老师和学科,来改善教育。
毕业到现在,我意识到自己的幸运,这条路其实很适合我。回头来想,我很感谢高考时向我提供免费师范生信息的老师。
高考时,通过班主任,我知道了公费师范项目。我选择报考有两个原因,一是当时我家经济压力大,父母有县城的房贷要还,我姐姐在上大学,借了助学贷款;二是中学时,教师是我所知的好职业之一。
而且,我对成为老师有一些向往。我读小学时,父母在福建打工,虽然经济条件不好,但我在福建读的小学环境却很好,学校崇尚快乐教育,有图书馆,支持学生发展兴趣爱好,老师对学生也好。我记得,我的小学语文老师像个私塾先生,会耐心又仔细地辅导我读书,让我从小就喜欢语文。
上初中时,我父母决定回老家,我也跟着回到了老家的寄宿制中学念书。那个学校生活条件不好,老师奉行打骂教育。急剧的变化让我感受到强烈的冲击,体会到不同教育模式对人的影响有多么不同。我那时就常常下意识想,如果我是老师,我会怎么做。
高考后,我知道了公费师范生的项目,就开始准备志愿投递和面试的材料。在我那一届,公费师范生依然可以减分录取,但竞争已经很激烈了。比如我报的学校,当时在我们省份只招两个人。所以我被录取后,班主任还有些惊讶。
我家没人能指导我填报志愿,知道我被录取后,我父母很高兴。因为不清楚公费师范生到底是什么,我父母还请了一个在县城当公务员的亲戚帮我看协议。但说实话,他应该也不太懂。因为我记得,大人们只是大概确认了,读大学是不是真的免费,以及我毕业后的去向。像毕业后要履约6年这件事,我是在学校新生教育会上才知道的。
我是那种高三吃饭聊天,都会担心耽误学习的人。上了大学也会去“卷”各种专业课成绩,对自己要求很高。但在涉及个人待遇的问题上,我的敏感度又很低,比如我一度根本不清楚编制的重要性。直到毕业实习时,我认识了一个和我情况差不多的人,他当时非常执着地想要编制,找工作会优先考虑学校所在区的编制好不好考,不断和我强调编制的重要性。我后知后觉想到,编制应该一定是个好东西。
事实上,在我的家乡,因为教师工资高待遇好,所以求职竞争一直都很激烈。拿我知道的情况来说,在我现在上班的中学,2023年入职的新教师里,很多是985高校毕业的博士。
总之,到我毕业时,我家乡的学校编制已经很紧俏了。好不容易通过校招后,学校却告知,我没有编制,而之前应聘时,我以为是默认会有的。等我进一步追问,学校又模棱两可地说,不是没有,是需要再考一次编制考试,通过后就有编制了。
《凡人歌》剧照
虽然有点心灰意冷,但听到他们这样说,我又转念想,那不如好好准备考试,把编制考下来。
那时候,根据我才了解的情况,按照公费师范生的协议,地方教育局是要保证我们有编有岗的。但我知道的同届另一个公费师范生也是这种情况,我当时就不确定是不是教育部做出的调整。我是通过校招应聘到这所学校,可能是因为编制紧张,所以政策发生了调整,不能保证每个公费师范生都毕业就有编制。
那时,因为同工同酬,我对有没有编制并没有实感,只是大概知道,没有编制会影响老师的后续评优。好在最后,我通过参加学校所在区的编制考试,又有了编制。
今年是我当老师的第二年,总体感受是压力很大。我读书的时候很卷,但当时起码还自我调节的空间,当老师后,我更卷了,调节压力也更难了。我工作的学校才完成“民转公”不久,很想做出教学成绩。除了教学任务外,我也会夹在校领导的高要求和学生心理健康等问题里。但就目前来说,我还是能坚持下去,没有要解约的想法。
《可爱的你》剧照
无论如何,老师都是我很理想的职业,平衡好压力后,跟学生相处中,我还是能感受到价值感,而且我们之间还能有触动和共鸣,我觉得这就已经很好了。
如果非要比较的话,和很多同龄人比,我好像拥有得很少。但我回看自己的人生,从小山村开始,每个阶段,我都做出了我能做出的最好选择。虽然没有家庭托举,我还是能做自己认可的事情,而且经济独立。对想要报考公费项目的人来说,我还是建议慎重。在未来,老师这个职业可能会有一些变动,压力也会更大。但如果无路可走,那么也许可以争取把公费师范生这条路走成一条对的路吧。
排版:球球 / 审核:雅婷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撰稿人
大家都在看
发表文章52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6130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