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爱读书的家庭,养出了“写渣”,正常吗?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07-14·阅读时长11分钟

70人看过
写好一篇文章,既需要观察力、感受力,也需要对材料的判断力和组织力。
(本文作者为《名师写作专项提升营》营友,
学生家长 顺妈)

写作可以学么?跟文字打交道也有些年头了,我常向人请教这个问题。有人说写作的精妙之处靠天赋才能领悟,有人说所有手艺都有技法可循。

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当妈之后,这个问题依然困扰着我:辅导3年级娃的作文比让我自己写10篇稿还痛苦。作为一个爱读书的家庭,我自诩我们家的阅读氛围还不错,按理说娃应该下笔如有神,但每次到成文环节就像挤牙膏,一篇文章就要花掉4个小时,我俩都很疲惫。

《阿基拉和拼字大赛》剧照

直到几日前看到前四中语文老师王迪的一次公开直播,王迪老师纠正了一个偏见:读得多不一定就能写得好。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阅读和写作是剥离的,如何理解一篇文章,和如何从一篇文章中学习写作的方法大有不同。

关于如何写,王迪老师也提到了观察的重要性。学习写作的正确逻辑应该从打开感受开始。

关于为何写,王老师以今年北京的中考作文试题为例分析。得出的结论是:面对这样的题目,学生需要解题破题的能力,很难像从前那样背下几段范文或者带着套路模版就能完成。“

“归根揭底,写作考察的是一个人的眼光,你上了一堂科学课,你参观了一次航空中心,你的感受是什么?”你的感受又如何落笔成一篇文章?

所以,写好一篇文章,既需要对万事万物的观察力、感受力,也需要对写作材料的判断力和组织力。

马上暑假就要到了,这次直播真的是一次及时雨,王老师针对小学生和中学生都愁得挠头的写作常见问题实实在在的给出了一些建议,让我对辅导孩子写作这件事有了新的信心。

(作者顺妈,以下为王迪老师部分直播内容整理)



王迪老师的暑假写作干货内容

适合3-6年级

开营倒计时2天!


别错过暑期提升的好机会


 1、中考作文题目让人"两眼一黑" 孩子得真的会写


王迪:拿到今年北京中考这两个题目“生活更健康”和“一堂科学课”,我既惊喜又有些别样的感受。


今年的题目非常新颖,呈现大胆趋势,让人眼前一亮。但我估计考生看到题目不是眼前一亮,而是心里一紧甚至眼前一黑觉得题目不好套用。

比如第一个题目“生活更健康”。首先得有解题破题能力:什么样的生活健康?可能是运动、适度用手机、健康饮食等。你会发现它不仅选材更灵活,对立意考察要求也高。

2025北京中考作文题题目一

第二题“一堂科学课”。从导语看,这个“课”的概念变得非常丰富、广泛,不仅仅是像小学似的简单记录一个小实验,你必须对什么是“科学课”有个理解。可能不只是一节实体的课,你在其他地方,比如参观航空中心时获得知识体会,也可以叫“科学课”。

2025北京中考作文题题目二

九年级是甄别性考试,如果中学还写成小学那种科学小实验,可能只是合格分数。这个题目对一个人灵活运用思维、灵活运用生活中材料的能力要求非常高。

大家有没有发现,中考题目的甄别性日益加强,很考验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写作的真本事——也就是说,拿到题目真能现场写出来,才能妥妥上考场。

2、到底什么才是好作文

什么算是好作文,不同年级的标准是不一样的,需要的技法水平也是不一样的。


我举个例子,比如同样是写民俗包饺子,二年级写就是看图说话,能写出画面谁干了什么就能满分。

三四年级要求300字以上作文,需要出现具体描写,比如奶奶是怎么包饺子的?为了馅料味道好,倒一勺蚝油。妈妈又是怎么教我捏饺子?这里面就要求出现动作描写。

五六年级,就要写出“为什么全家人一起吃饺子?”可能因为包饺子过程是交流过程,在包饺子的过程中,奶奶会问学业是否顺利,爷爷会包硬币祈福纳祥……从包饺子中挖掘“人”的因素、传统文化含义,轻微结合自己的感受。

而到了九年级,要出现饺子的特写或塑造包饺子的人,甚至要写出饭桌上的变化,比如爷爷奶奶那代饺子肉多,因为一年吃一次肉;爸爸妈妈那代馅变多,因为生活开始富裕;我们这代蔬菜变多,为了更健康。这时空感就出来了。

好作文一开始要求的是基础能力,随着年级越来越高,对于立意、思想高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当然思想高度不仅仅是考验的是思想,写作技法也能帮助你达到这个高度。

3、写作不是玄学,孩子缺少一套真正的写作方法论

王迪:在北京四中十多年的教学经验里,我觉得孩子在写作上最痛的点是缺乏技法意识。

全国通用语文教材以阅读为纲,由一篇篇课文组成,没有专门介绍写作技法的部分,这和语文本身的复杂性也有关系。

语文是个大科目,承担的东西太多了,需要包含拼音、识字、近义词、朗读、阅读……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每周5天x40分钟要教这么多东西,还要负责课外阅读推荐书目、演讲、口头表达……而且写作在教材中体现就不丰富,老师也没那么多时间研究写作教学。

王迪老师在分享会上

写作技法也并非完全没有,在学课文时孩子们会接触到一些技法,但它与阅读理解裹挟在一起。举个例子,课文里有一句“妈妈笑眯眯对我说‘你去踩水坑吧’”?老师会问,在这里妈妈为什么笑眯眯?心里想什么...

从写作技法上来说,这其实是一段神态描写,但教学导向其实是阅读,所以孩子认知维度是从理解阅读角度出发。虽然也涉及了写作知识,但这些写作知识像烟花般散淡分布在教材课文角角落落,不利于学生对写作形成整体认知。

写作也不是玄学,是有方法可依的!

孩子们在写作上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无非是写不出来。写不出来很大部分仍是方法论问题。

举个简单例子:暑假带孩子出去玩七八天,让他写游记很难。可以用“最字法”帮孩子缩小范围,比如去敦煌莫高窟,我会问孩子最想写哪个窟?最想写哪个菩萨?菩萨中最想写整体造型还是颜色?用了“最字法”,孩子不知道写什么的问题迎刃而解。这也是我观察很多学生作文后总结的方法。

十锦囊方法论

当孩子粗暴回答“不知道写什么”的时候,其实是缺少一种具体的方法,帮他去抽丝剥茧地设想。

我曾经给五六年级的孩子留作文叫“带我飞的朋友”。怎么通过游乐园坐过山车的经历,写“带我飞的朋友”要想写出漂亮作文,需要处理好下列问题: 

点①:坐过山车前,朋友对我的鼓励

点②:坐过山车后,我对朋友的感谢

点③:坐过山车中,我那种“飞起来”的感受

点④:坐过山车中,突出朋友对我的陪伴

点⑤:坐过山车前,我的“恐惧”(需要有人带着我,才能飞) 

点⑥:坐过山车后,我的“享受”(“带我飞”之后,我的进步)

这个题目“带我飞的朋友”,被迅速拆解成“带我飞之前/之中/之后”,“我/朋友两个人物”,这特别理性。能“带我飞”中间过程写好是二类文,如果前后都加上,思维严密,就是一类文。说到底,语文和数学考验的都是大脑处理多线信息时的能力。

写作中的观察和感受能力,一方面是我们获得人生乐趣的方式,另一方面它是所有工作和职业的底层逻辑。

最后,安利王迪老师给给小学娃的暑假写作内容这个暑假,王迪老师专门为3~6年级孩子开设了一个暑期写作内容,一个暑期带孩子从“写什么”到“写生动”。

前四中名师全程指导,

是资深教师也是权威作者

课程的主讲人王迪老师,是前北京四中语文资深教师,备课组长,主阅卷人,曾获得北京市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北京市教学设计一等奖。

王迪老师

除了权威名师的身份,王迪老师还是权威作者,著有《在北京四中学作文》、《如何写好中考作文》、《学语文要趁早》、《精读<三国演义>20讲》、《头5年,一路奔跑》等多部语文学习领域的经典书目,帮助许多孩子度过了学习语文的难关。

更关键的是,王迪老师还能从出题人、阅卷人视角,给到“最”权威的作文拆解方案,能有效带着孩子们看透“内容-结构-表达”的得分要点,曾经指导学生发表文章数十篇。跟着王迪老师科学的学习方法分享,孩子将轻松写出有亮点的作文。

不仅如此,王迪老师还紧跟时事,提供最新的教研思考。

今年初,Deepseek横空出世,使人工智能写作成为热议话题。如果机器已经能够在1秒内帮我们写一段“小学生跳绳”的作文,内容充实,正侧面描写兼备,那我们今天的写作应该怎样适应这种潮流?既善假于物,又避免千人一面的“AI味儿”?

▼如果有想要了解更多信息的家长

可加企业微信咨询

 教孩子系统地学写作方法论

王迪在前面提到,我们的语文教材是以课文为载体,以阅读为主线编写的。而写作知识是被打散的,分散在每篇课文里。

因此,王迪老师把散落在教材里的写作方法论提炼出来,希望给大家一个系统性的、外显性的写作认识。通过集中学习,让孩子从纯自由写作(写流水账)过渡到有意识的创作。

这就是这次暑假我们想做的——将写作知识系统化。

王迪老师指导作文部分学生成果展示

“主题+方法论“双主线,

让学习效果最大化

在课程设计中,王迪老师会让每一个写作技法的讲解都同时结合具体的写作题目。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技法,还能直接应用到实际写作中,一举两得。

大家可以看到这门课有两栏:一栏是中小学写作的主题,另一栏是技法。这样的设计其实是想和全国统一的语文教材互为补充。

王迪老师统计了初中和小学的所有作文题目,无非就是这些类别:传统文化、童年趣事、亲人朋友、自然万物、游览名胜、奇思妙想、自我成长、启发感想、兴趣爱好等。

双线交织法

为什么叫“双线交织”呢?和其他写作课不同,王迪老师不仅仅会在课上用丰富的案例讲多感官调动的写作技法该怎么用,她还希望每一个技法都能在对应的主题下进行练习。

这样孩子不仅能学到写作方法,还能练习到具体的题目,让孩子们的学习效果最大化。

情境教学,

让孩子有兴趣,也更易理解。

王迪老师教孩子写作有个特别之处,她会贴近学生心理去设计课程环节,比如会去网上特别找孩子们喜欢的内容,比如孩子们都超爱的《哈利波特》,最近流行的游乐园、环球影城,或者他们喜欢的动画角色。

通过这些新颖的贴近小学生实际生活的内容,调动孩子们的兴趣,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学起来更轻松。

王迪老师还特别会给孩子们“挖坑”,因为对于三到六年级的孩子来说,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他们更需要具体、生动的画面来帮助理解和想象,所以王迪老师常常会通过视频的方式来形象展示,比如在看《哈利波特》的片段时会突然暂停视频让画面定格,带着孩子们仔细观察每个人物的状态,让他们明白“原来可以这样写”。

最后王迪老师回答了我们对于这个课程最关键的问题上完这个写作课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第一,孩子会对写作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强烈地感受到原来写作是需要专门去学习的,写作是有专门的知识体系的,这是打开写作大门的第一步。

第二,能够打开写作思路,知道“写什么”,可以从哪些角度去思考一个问题。比如写春节去姥姥家玩,因为场景太热闹,很多孩子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我就会教他们如何切割空间,把人和事分组,这样写作思路就清晰了

第三,要有意识地运用技法。以前孩子们可能只是想到什么写什么,那只是写日记,而不是写作。写作是创作,是对现实的剪裁,是对空间的重新排列,是对时间的切割。这些听起来有点抽象的概念,我都会在我的课上详细解释。孩子们只要一提笔,马上就会遇到这些问题。

特别提醒大家,这是王迪老师给孩子的写作课,总共20讲10次课程,还有作文批改服务

现在购买还有早鸟优惠价,价格很美丽,不到一千元就能拿下。


王迪老师的暑假写作干货内容

适合3-6年级

7月16日马上开营!

让孩子系统学习写作方法论



课程原价:1698元

早鸟优惠价 998元

👇点击下单👇


最后的最后,欢迎大朋友小朋友加入这期热热闹闹的写作课堂,并且终有所得。

▼如有问题

您可添加爱玛老师进行咨询


作者:顺妈、王迪
编辑:珍妮
排版:珍妮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发表文章52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6128人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

中读签约机构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