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和猫狗一起,泡咖啡馆

作者:孙若茜

10-29·阅读时长9分钟

4690人看过
为谁提供服务?该满足谁的需要?在人宠共处的空间中,真正的“友好”,有时就是需要强调“首先”的。

和猫狗一起,泡咖啡馆

14.0MB
00:0015:17

摄影·吴家翔

宠物咖啡馆是狗和主人重要的社交场所。就像是带孩子去亲子餐厅,已经成了很多家庭每个周末的固定节目

周三晚上6点半,依依和小泽把电动车停在了朝阳门附近的商场THE BOX的门口,掀开书包,“包子”探出了头——3岁半的白色比熊。它没有过多的张望和试探,直接跳上了眼前的广场,抖松身上的毛,准备开启社交。

对“包子”来说,周围的环境一点儿也不陌生,每个星期,它都至少会和主人在这里度过两三个晚上:逛一进门的宠物用品超市、吃饭,再到楼顶的天台上吹吹风。每次来,依依和小泽都会陪它结识新的朋友:泰迪、博美,其他比熊,有时甚至还有些胆子大的猫,总之,个头儿差不多就行。包子似乎并不需要固定的朋友,在一面之缘下一起摸爬滚打就能让它非常开心,因此他们不必特意为它约谁一起玩儿,在这样一家“宠物友好”的商场里,包子就能收获充足的偶遇。这正是两位主人日复一日,下了班就接上包子奔赴而来的原因。

狗狗也有社交需求,依依和小泽对这一点非常肯定,也尽力满足。他们俩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住在北京二环以里寸土寸金的胡同,按说胡同养着的猫猫狗狗也不少,但是包子基本碰不着。它们的主人大都是退休的大爷大妈,出门散步的时候,小泽他们要么还没起床,要么就是还没下班。实际上,每天早上为了遛狗,依依是已经牺牲了一个小时睡眠的,不是为了碰到谁,而是为了回避——出门没多远,就是个幼儿园,要是赶上家长送孩子入园的时间,从家门口走到胡同口的那段路就会变得特别艰辛。依依总是尽力收紧牵包子的狗绳,让它走起来无法超过她的脚尖半米,即便这样,窄小的胡同总能制造些避之不及的狭路相逢,依依总受埋怨,包子有时被骂。街心花园倒是不太远,那里似乎最是包子该去撒欢的地方,可也还是不能指望人人友好,加上包子胆小,遇到个子稍大一点儿的狗,就回过身要主人抱抱。

依依和小泽的电动车是专门为包子买的。包子不能坐地铁,打车也得凭运气,很容易被拒载。电动车为他们“一家三口”至少扩展了方圆10公里的活动空间。也因此,一个新世界的大门打开了——“宠物友好”商场、餐厅、咖啡馆。刚开始,进餐厅吃饭的时候,包子会被一直藏在包里,好在它是一只不打架就不会叫的狗。就算是这样,依依和小泽也总是觉得心虚,害怕被发现、被轰走。于是俩人就提前商量好,一进餐厅门就赶紧点菜,只要菜上了桌,人就轰不走了。然后,他们再悄悄把背包上遮光的盖子撩开,让包子也能透口气。

后来,只要提前在大众点评、小红书这类平台上做些功课,找到门口写着“可携宠物入内”的餐厅变得不是什么难事儿。不过,依依他们发现,与其说“宠物友好”是一个概念,还不如说是很多商家的噱头。为了带上包子,去吃饭、去酒店,有时要多花几倍的价格。但这对他们来说并不是最糟糕的事儿。有那么几次,他们进了门口标示着“宠物友好”的空间,店员不让包子从背包里出来,或者干脆把他们全都请出去,理由通常是刚刚有其他客人表示介意。门口不是写着“宠物友好”吗?依依和小泽以为这四个字是一条明确的界限,可以把那些讨厌、害怕小动物或是对它们生理过敏的人劝导到别处,没想到很多时候被劝走的还是他们。

他们俩开始学着观察,迈入一家餐厅,“宠物友好”的提示只是第一步,更关键的是现场的状况,如果里面已经有两三位带狗的客人,他们就可以真正地放松下来,挑自己喜欢的座位,从容地用餐;如果进门的时候店员友好,但餐厅里并没有其他的宠物,那他们就会溜边儿进去找个小角落坐下,掀开书包,仅仅让包子露出头,但不敢让它坐在座位上。

小泽有时候会想,为什么他们就不能只带包子去那些对狗真正友好的地方,比如那些没什么人的户外的空地?包子需要社交,但并不需要逛商场,他认为他们的选择,对所谓“宠物友好”空间的执着,以及在其中遇到的种种为难,很大程度上还是源自自身的需求。可更多的时候他又在想,总还是得出门吃饭、得逛逛街吧,他们不过是把包子视作自己的孩子,不舍得把它独自扔在家里罢了。依依和小泽建立的共识是,当一个公共休闲的场所不让包子进入,那他们扭头就走,哪怕是朋友的聚会。他们习惯把空闲的时间锁定在几个熟悉的“宠物友好”空间里,工作日的晚上他们大都带着包子逛商场,到了周末,可以去咖啡馆消磨一整个午后的时光。

假绿植、又矮又宽的楼梯、不那么美的磨砂地面……类似这些让人类消费者诟病的设置出现在咖啡馆里,其实都源于对宠物友好

我想知道宠物们是怎么泡一下午咖啡馆的,就在周日下午去了开在高碑店的HerGo·耕地家。我养猫,这家咖啡馆欢迎它,可它害怕出门,我只好带上了娃,保持一种近似于携宠前往的姿态。耕地家充斥着与宠物相关的装饰元素,外窗上的狗狗头像贴纸,醒目到让人在十米开外就能看出来,这是一家标识对宠物友好的咖啡馆。越是走近,“宠物友好”的态度就越是明确,透过玻璃窗就能清晰地看到,小狗们在咖啡馆中央你追我赶挤作一团,主人们倚着座位或是交谈,或是刷着手机——这样的场景似曾相识——周末的儿童乐园,尽是孩子们的撒欢和家长百无聊赖的等待。

当我推开门,发现要跨过脚边不及小腿高的木栅栏才能进入咖啡馆,这些栅栏只能挡住想要夺门而出的小狗,并不能遮挡那些宠物主人射向我和孩子的略带疑惑的目光时,有那么一瞬间,我犹豫还要不要走进去。这里只有我没带宠物,不仅如此还带着人类幼崽,我忽然意识到也许在很多人的眼中,宠物和人类幼崽互为“天敌”。我发现自己的心情很像带着包子走进餐厅的依依和小泽,我拉紧孩子的手,用尽可能轻的脚步溜边儿走向吧台,问:“这里‘人类友好’吗?我是说,没有带宠物的人也可以进来坐吗?小朋友也可以吗?”店员回答说:“当然,这里就是个咖啡馆,只不过我们对宠物友好。”我松了一口气,赶紧点餐,似乎这样可以增加我留在这里的合理性。此时,孩子的手已经指向狗狗的餐单:芝士牛肉饼、营养卡通饼干、汪汪马卡龙、汪汪炸鸡盒……没有一样看起来是他不熟悉的,但没有一样属于他。“那些都是给狗狗吃的。”我把另一张只写满了贝果的菜单指给他,说:“要在这里选。”孩子不甘心,问:“狗狗吃的,我不能吃吗?”我愣住,再一次感到进入了某种角色逆转的空间,但我知道这种身份的互换有时是必要的。店员接过他的话:“可以倒是可以,但是你吃的话,会觉得没什么味道。”趁孩子还没有反应过来,我连忙下单了人类食物,拉着他上了二楼。听说,周末咖啡馆的客人比较多时,为了避免冲突,店里就会对大狗和小狗进行分区,大狗和主人通常就被安置在二楼。我一再重复着一路上对孩子的叮嘱:“想要一起玩儿一定要征求它们主人的同意”“千万不能随便把你的食物喂给它们,要主人同意……”孩子有点儿不耐烦:“我早就知道了,它们和小朋友一样。”他清楚友好来自什么,我放下心。

依依和她的爱犬“包子”

小狗和主人究竟是更怕遇到大狗,还是更怕遇到孩子呢?我想起依依和小泽对我说过,如果有小朋友来问他们是不是可以摸摸包子,很多时候他们都会拒绝,因为有一次,一个小宝宝看起来对包子非常友好,可是小手在包子的头上摸着摸着就抠向了包子的眼球。他们能看出孩子没有恶意,只是年纪太小,但想起来又实在后怕。他们说,如果一家咖啡馆、餐厅或是酒店只允许带宠物的人进入,对他们来说也许是再好不过的——一般来说,养宠人之间会更加相互理解、友好,也更加清楚彼此的边界。

后来我得知,关于HerGo·耕地家要不要“小朋友友好”,是否欢迎小朋友到咖啡馆里玩儿这件事上,丁宁和男朋友在刚刚开设这家店时,确实纠结过非常久。小朋友和宠物不是天敌,还应该是朋友,这道理谁都懂。可现实是,小猫、小狗、小朋友有一个共同点——我们经常说的“不知轻重”。无论谁伤害到谁,对于作为店主的他们来说都是很大的麻烦。那么到底为谁提供服务?该满足谁的需要?不能“既要……又要……”,却更不想设置太多的条条框框。最终,他们选择了全人群友好。

也因此,有一段时间,丁宁不得不受困于养宠人和不养宠人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并不局限在小朋友身上,或者说,并不是年龄的问题。像HerGo·耕地家这样的店确实不会招来厌恶宠物的人,相反,除了养宠物的人之外,它还吸引来一批没有宠物但非常喜欢猫狗的人,他们误以为咖啡馆就是撸宠馆,或者干脆把咖啡馆当成了撸宠馆。事实上,在一家宠物友好咖啡馆里是没有营业性质的猫狗的,丁宁很反感撸宠馆的设置,以她的观察,生活在撸宠馆中的小猫小狗都不太开心。在她的咖啡馆里,不用说客人的宠物不能被随意干扰,就算是她的店员带着自己的宠物来上班,如果有人想要和它们互动,首先也要征询主人同意、看宠物们的心情,如同人与任何同类、同类的幼崽相处时一样。

在人宠共处的空间中,真正的“友好”,有时就是需要强调“首先”的。“首先”是“宠物友好”,于是你会发现,这家咖啡馆里所有的绿植都是假的,因为很多植物被猫狗误食都存在风险;你还会发现,这里的楼梯又矮又宽,走起来不那么舒服,因为它的跨幅比例更适合小狗;在这里,你点不到任何与巧克力、与葡萄有关的饮料和甜点,即便巧克力是最受人欢迎的口味;还有人说,要是换成木板地,这里的装修风格会显得更加统一美观,但丁宁告诉我,在小型犬中有一种多发病叫髌骨脱位,容易被光滑的地面诱发,她的狗狗“王耕地”就为此做过手术,所以她的店必须选择磨砂地面。

对于丁宁来说,她的王耕地就是最原初的动机——一只背长只有十六七厘米的超小体约克夏,待在家里它是一只“妈宝男”,黏在丁宁怀里不动弹,只有和别的小狗在一起,它才愿意跑跑跳跳玩一玩。但是,几乎没有什么宠物乐园或是大草坪适合它玩耍。夏天,把王耕地放到草地上,它会被草淹没;宠物乐园里的大狗只要一个转身,就能将它甩飞出去。它体力有限,在一个区域跑上十几二十分钟,就需要睡上一小觉,然后再起来接着玩儿。所以,丁宁也不太喜欢在小区里遛它,她想在满足王耕地社交量、活动量的同时,自己也能轻松点儿。去哪儿好呢?在加入一个约克夏犬的主人群后,她发现,其他人也都在为此发愁。宠物友好咖啡馆很适合小型犬,可是在北京,这样的空间还不多。于是,她给王耕地开了一家店。

王耕地不是丁宁的第一只宠物,上小学的时候,家里养过一只小博美。以现在的眼光看,它被养得非常粗糙,家里人吃什么,就给它吃什么,要说对它不好吧?全家人都很宠它,炒菜里的肉恨不得都挑出来给它,要是没有肉,就单炒盘鸡蛋喂它。但这对它真的好吗?所谓科学喂养,大多数人现在才知道。后来,小博美是因为患肿瘤去世的。那时候,丁宁在北京工作没多久,没什么积蓄可以带它去看病、做手术。家里的老一辈人虽然爱它,但并不觉得有必要带狗看病。对于这件事,丁宁始终抱有遗憾。所以,她想尽可能地对王耕地好。一开始,她也没想把店开大,店里的设置都是随着狗的需求增加——既然在这里玩儿,玩儿脏了会想洗个澡吧?洗完澡饿了会想吃点儿小零食吧?她去考宠物的营养膳食配方师,学宠物烘焙,做一些真正适合狗狗吃的食物。

在她的咖啡馆里,王耕地才是店长,像它一样的小狗是首先需要被满足的对象。大部分时间,王耕地站在门口开心地对每位客人迎来送往。大部分时间,它喜欢被客人抱抱,但不喜欢别人突然从背后抱它,如果那样,它就会突然凶一下。凶一下,以告诉别人,什么才是友好。

0人推荐

文章作者

孙若茜

发表文章103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697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中读签约作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1)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