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成
2021-08-16·阅读时长3分钟
2021年8月15日 星期日 戏七夕
七夕之为节,在我们中国有过一个颇为尴尬的阶段。
情人而过节,是年轻人的事。本来情人这个词,在我国是一个不清不楚的词。老辈人几乎没有什么所谓“情人”,经人介绍,认识了,且有好感了,这个时候叫对象,不作兴叫情人。然后,缔结连理,叫妻子,民间俗语叫“我家那口子”。我家那口子?是那口箱子,还是那口柜子?但这是正路子。如果有人婚掉后竟然还另有了“所好”,那绝然不敢让别人知晓的。“情人”这个词,在词林中就像是妾,看着想着都有点暧昧;而情人这种身份,当然连妾也不算。所以,在老辈人的理念中,那是要命的妖精吸血的鬼,大约只有开玩笑时可以堂而皇之一下子。到年轻人,就不一样,喜欢新、洋气,百无禁忌,情人一词可以荣登大雅,冠冕堂皇了,“情人节”过得红红火火,轰轰烈烈的。但也正为此,他们过的是“二月十四”。这个日子,一般在春节前后,正一身光鲜,日子有的是时间,口袋里有的是钱,一岁复始,人是新人,气氛热烈,节是洋节,遍地鲜花,好看,有味道,过得飒气。
至于七夕,那就历史悠久。据“搜狗百科”说,有现存文字记述的七夕风俗最早见于《书经》时代(春秋中期)。而关于“牛郎织女”的天文星空区域所对应地面上的地域分野,有现存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汉代文献《汉书·地理志》:“粤(越)地,牵牛(牛郎)、婺女(织女)之分野也,今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南海、日南皆粤分也”。《汉书·地理志》记载了牛郎织女星区对应岭南地域分野。在东汉时,牛郎织女星象出现了人格化的描写:“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可见七夕而为节,的确历史悠久。久了,就老了。老人不过什么情人节,人老了,再凑这个热闹,连自己都不好意思。年轻人有年轻人的特征,一般又似乎不太待见老大。所以,七夕就很冷落了一段时间。七夕节近几年的热闹,实际是人们富有了,生活丰富了的结果。这就正如一个穷人,偶然暴富,想着法的过年。
今年的七夕节就颇为热闹。当然,我没有“另好”,也没有做过调查,不知道别人怎么过节的,然而我却记忆深刻,刻骨铭心,牢记于内,因为昨天大早晨就被妻子女儿各索走一份“情人红包”,这还远远不到织女会牛郎的时刻呢,可见这节过得有多么“穷凶极恶”。我不由咬牙切齿得喜悦。
到晚上,朋友圈已经十分热闹,各种寄语满屏飞。我的几位老朋友则不免于俗,心痒意痒,也有所咏。
七夕有雨戏句
某
应恨秋宵欢聚短,仙侣情泪化雨飞。
未闻夜半卿卿语,隔壁王叔缓缓归。
老同学大约对情人一事已经心灰意冷,又见不得别人的得意,于是未免就幽他一默。另一位老朋友就深沉多情多了,眼见细雨霏霏,不由得替天上的两个人担心。
七 夕
某
浮云蛾眉月,星河乌鹊桥。
相看应无语,泪落雨潇潇。
一年来朝也盼晚也盼,三百六十五日香烧过来,好不容易盼得等得列车到点,偏偏下起了雨,什么意思嘛!见不得穷人过年就别装慈悲。不过,我倒并不替古人担忧。你看,如果真从《地理志》算起,他们已相会了二千多次了吧!终日厮守真的好吗?锅沿碰勺会影响心情,殃及感情的。再说,神仙的事,咱又没有办法。更何况“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我倒是思念起老朋友了。
七夕戏作思老友
今年七夕微圈忙,老赵歌完叹老王。
只剩牙钩乌鸟会,织仙雨中望牛郎。
所以,七夕本是思念的节日,这倒由来已久。而老辈人似乎把节日过得更加幽默。
我小的时候,每到七夕,老人总是悠悠远远地说,今晚上,夜半时,悄悄蹲在丝瓜架下,可以听到牛郎织女说情话。想来偷听恋人们的悄悄话是人的可爱的好奇心?你看,闹洞房的传统节点是听洞房,听,隔着一层窗户纸,一切朦朦胧胧,可想又不可及,无可无不可之间,心中既兴奋又无奈。但我一为自己没有地方找到丝瓜架而愁眉不展,二又常为自己熬着熬着,总是等不到夜半不知不觉就睡着了而懊恼,倒从来没有想过,丝瓜架下蚊子多不多。
以后许久,一直到今天,都将这引为憾事。昨夜微雨,不知道鹊桥搭成了没有?我一边读书,一边等着,但是零点过了,一点也过了,仍然没有听到,只能再次点击确定键,没有丝瓜架还真不行。
这真是无奈,但这不怪别人,更怪不得天上的人儿,不过这下雨,不知道哪路神仙捣乱。可以顺便插入一句题外话,我昨晚读的书是王安忆的《匿名》,佩服作者真好文笔;白天刚看了日本的高分电影《花束般的恋爱》。待我将这些乱七八糟的行为连线成图,发现一团糟,根本没有规律可寻;前几天,我也为自己的生活忧伤,还偷偷抽了几支烟,觉得,哪种人生都不易,大约也正因为这不易,所以才值得过。所以,今天我兀自叹息,找不到丝瓜架真是人生一大遗憾。
今晨醒来,浑身疲累,原来只是混沌中辛辛苦苦找了一夜丝瓜架。可惜依然无果,迅忽这一个七夕又已去矣。
于是我又躺回去,对自己说,去他的,我且睡会,反正离明年还早,一切还都来得及。
发表文章14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3人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