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若茜
2020-05-27·阅读时长9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798个字,产生16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圣女贞德受难记》中贞德的短发,为发型师创造出风靡一时的“波波头”创造了灵感
对“波波头”最生动的诠释来自露易丝·布鲁克斯(Louise Brooks)在1929年的电影《潘多拉的魔盒》(Die Büchse der Pandora)中扮演的舞女露露——她深邃的眼睛、薄薄的嘴唇,与长度齐耳、刘海儿厚重,整个头从侧面看呈一道圆弧形状的“钢盔头”碰撞出妖艳和灵性,区别于女人们过去用长卷发塑造出的性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诱惑,瞬间成了少女们争相模仿的对象。那时,欧美国家上百万女性都剪短了头发,其他女性也正在“剪还是不剪”之间准备做出选择。
姑娘们头顶着短发,戴着闪闪发光的华丽发饰,穿着过膝的低腰长裙,嘴上叼着香烟,跟着爵士乐俱乐部里的现场乐队随性地起舞,这正是上世纪20年代最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她们被称为“Flapper Girls”。2013年,莱昂纳多主演的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凯瑞·穆里根(Carey Mulligan)扮演的黛西,就是典型的“Flapper Girls”形象。《Vogue》杂志曾对“Flapper Girls”做出过这样的注解:梦幻般的古怪女子,漂亮、现代,很巴黎,但也将未来主义、纯朴,还与一点点脂粉气狂野地融为一体。
其实,有时我们很难清楚地分辨,电影银幕究竟是引领了潮流还是只是潮流的映射,也许兼而有之。上世纪20年代的姑娘们追逐着银幕上的形象拼命地模仿,但“Flapper Girls”并不是电影塑造的产物。她们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保守的女性形象形成的鲜明对比,来自战后都市化和消费主义新时代的降临。虽然彼时真正的女性解放和性别平等还很遥远,她们中的很多人从事的仍是那些被认为只有女人才会做的工作——将近三分之一的职业女性是家佣、文秘、工厂工人或者店员,工资的不平等还使她们的收入比男性少很多。但是,不管怎么说,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女人承担、参与家庭以外的工作,多多少少给女人们的个人生活带来了比过去更多的自由。这些自由就体现在社交、服饰,当然还有发型上。
奥黛丽·赫本在《罗马假日》中的俏丽短发
短发被贴上了独立的标签,剪短头发通常被解读为一种释放,在电影中,这种解读被一再放大。女主剪短头发的片段,通常是影片中的小高潮。很难说,我们为什么总会觉得那个瞬间有点儿“惊心动魄”,即便我们都知道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短发会为女主展示出一种脱胎换骨的美,或者注入惊人的勇气和力量。它有着很强烈的仪式感。电影《罗马假日》(Roman Holiday)中,安妮公主在偷偷溜出来的一天之中,做得最重要的事就是剪短了头发,它象征自由。迪士尼的动画电影《魔发奇缘》(Tangled)里,被困在高塔中的乐佩公主切断长发才最终获救,邪恶的女巫随着头发“咔嚓”的断裂声灰飞烟灭,它同样带来了自由。和短发相反,长发在这样的情节之下总暗示着女人无法挣脱的囚牢。
毛发研究方面的权威、美国学者库尔特·斯坦恩(Kurt Stenn)在《头发:一部趣味人类史》(Hair:A Human History)一书中指出,人类通过头发传递出的信息并非总是确定的。信息发出者和接收者的文化、环境和历史背景会使解释信息变得复杂,比如,一个人如何衡量金发碧眼的女人是否更招人喜欢?灰色的头发什么时候代表经验和智慧,什么时候又意味着高龄和无足轻重?
发表文章103篇 获得4个推荐 粉丝708人
《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