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爱乐
2020-05-08·阅读时长8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425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静介
2016年9月16日至10月15日,巴黎歌剧院演出了11场弗朗西斯科•卡瓦利(Francesco Cavalli)创作于1668年的三幕歌剧《埃里奥加帕罗》(Eliogabalo)。尽管简洁的台阶、夸张的服装和惊艳的灯光再一次具现出了当代舞美的光怪陆离以及穿越了历史隧道的丰富含义,并与天穹圆顶上那些夏加尔现代视角的画作组合成想象的多维,然而最让观众疯狂叫好的,却是饰演变态的罗马帝国皇帝的假声男高音弗兰科•法焦利(Franco Fagioli),那些别具一格的超绝演唱技巧以及对于角色的精确把控,让这部陌生剧目的活力大为彰显。
这已经不是法焦利带给巴洛克歌剧的第一次惊喜,2012年11月,法焦利在法国洛林国家歌剧院演出莱昂纳多•芬奇为五名假声男高音和一名男高音而写的歌剧《阿塔塞尔斯》(Artaserse),当他唱完那首最著名的“让我流泪”时,台下的观众就如醉如痴到几近疯狂。
然而,这位在欧洲最当红的假声男高音却来自于全然没有巴洛克音乐根基的阿根廷。1981年,有着三分之一意大利血统的法焦利出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以北的图库曼小城,家人只是喜欢音乐,尤其爱唱民谣,但没有任何人从事古典音乐。8岁时,法焦利进入当地大学附属的儿童合唱团,但不是西方国家的宗教性质,而且阿根廷也没有组建宗教合唱团的传统。法焦利唱高音声部一直唱到14岁,同时学弹钢琴,变声之后,作为钢琴伴奏继续留在合唱团。1997年,16岁的法焦利组建了自己的合唱组合San Martin de Porres,一边指挥一边唱歌,因为对于歌唱的喜爱,尤其觉得自己的头声相当不错,除了男高音和男低音之外,还演唱女高音与女中音,感觉十分良好。
发表文章834篇 获得3个推荐 粉丝18379人
三联书店《爱乐》杂志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