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读书
2020-04-30·阅读时长11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5937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张国旺
一
如今,人所熟知的卢梭是那位因写作《论科学与艺术》而誉满欧洲的卢梭。但我们很少会记得他去往巴黎的时候,曾带着另外两件作品,自认为都能够一鸣惊人,一是他发明的简明记谱法,一是喜剧《纳尔西斯或他自身的爱人》(以下简称《纳尔西斯》)。根据《卢梭评判让 ·雅克》里的记述,记谱法虽没有成功,却成为卢梭确立自由自足之生活方式的重要手段。因为抄乐谱这样一种简单而直接的劳作,正可以使卢梭不因他人的意见而愁苦,不因未来的筹划而焦虑。他活在当下,他的每一天都属于他自己。与此相比,《纳尔西斯》的命运就显得非常黯淡了。不仅后世很少注意到这部剧作,就算在当时,也是到了成稿之后十七年才在法兰西剧院获得首演。其时,卢梭本人还偷偷去了现场,他的评价是演出并不成功。
在这部剧作最终出版的时候,卢梭为其添加了一篇序言,但奇怪的是,序言内容似乎只是《论科学与艺术》命题的延伸,而与《纳尔西斯》本身毫无关系。根据《忏悔录》的描述,一七五○年所写的《论科学与艺术》是其人生的重大转折;一七五二年,为了结束围绕《论科学与艺术》而产生的持续不断的争论和谩骂,卢梭给那些对手们来了个 “一揽子回敬 ”,写了这篇直到晚年仍然颇为得意的 “序言 ”。也就是说,这篇既没有单独出版,也没有独立标题的文章,是“借”着《纳尔西斯》的出版才面世的。此后,在卢梭研究者的术语里,这篇文章在被自然而然地称为 “《纳尔西斯》序言 ”的同时,又会被明确地强调与《纳尔西斯》的内容毫无关系。甚至,这一悖谬的印象似乎是卢梭本人有意造成的,因为他在此文开篇就说: “我写这部喜剧的时候,年仅十八岁。由于我对作家的荣誉看得很重,所以我一直没有把它拿给任何人看过。现在我终于鼓起勇气把它印出来,而且还不能不说几句。我要说的,不是这个剧本,而是我这个人。”序言的核心是写这部喜剧的这个人,而不是这部喜剧。可是,这部曾被卢梭寄托高度期望的喜剧是否也隐藏着讨论作者 “这个人 ”的某种线索呢?它与《论科学与艺术》这部不朽之作的关系是什么?
《论科学与艺术》、“序言 ”与《纳尔西斯》之间是否有着某种更为根本的关联?
这还不是《纳尔西斯》谜团的全部,就连它的创作时间都几乎成了一个问题。在上面这段引文中,卢梭说这是自己十八岁时写的,也就是一七三○年。然而,等到卢梭写作《忏悔录》的时候,他又向世人坦陈:自己在《纳尔西斯》序言中瞒报了年龄,说这部喜剧是十八岁时写的,其实是早报了几年。但究竟是几年呢,读者无从知晓。更何况,《忏悔录》中对时间的记述本身也不乏偏差之处。我们今天可以大略地说,它完成于一七三五年前后,那时卢梭大约二十三岁,刚结束四处漂泊的生活不久,住在尚贝里华伦夫人的家里。不过,卢梭刻意虚报创作时的年龄是不是别有一番意味?尚贝里时期的生活是否在整体上影响了《纳尔西斯》的剧本风格?所有这些,大概都要回到《纳尔西斯》本身才能找到合适的线索。
发表文章1317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20767人
人文精神 思想智慧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