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女仙吴彩鸾与唐代功令的民间语境

作者:读书

2020-04-29·阅读时长9分钟

791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780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郑伟

唐代裴编集的《传奇》收录了一篇关于文箫的传记,南宋陈元靓的《岁时广记》亦见载。大意是说,唐太和末年有个叫文箫的书生,漂泊无家,流落到蜀中的钟陵郡。此地西山的游帷观于中秋时节常有进香、斋醮、求福、宴讴等活动,文箫也趋往游赏。偶然遇到一位 “幽兰自芳、美玉不艳 ”的女子,遂尾随其后。该女自称乃仙君吴猛之女,名唤彩鸾,并自陈与文箫前世结缘,愿为民女嫁之。文箫穷寒,不能养家,彩鸾说:

“君但具纸,吾写孙愐《唐韵》。”每天可抄一部,每部可售五缗。越十年,吴彩鸾书《唐韵》广为人知,于是二人迁居至新吴县越山郡举村。某天凌晨,二人 “各跨一虎,行步如飞,陟峰峦而去 ”。

北宋佚名《宣和书谱》“吴彩鸾 ”条(卷五)也记载了一则女仙吴彩鸾和她因为擅长抄写韵书而闻名的故事,更加绘声绘色:

女仙吴彩鸾,自言西山吴真君之女。太和中,进士文箫客寓钟陵。南方风俗,中秋夜,妇人相持踏歌,婆娑月影中,最为盛集,箫往观焉。……箫拙于为生,彩鸾为以小楷书《唐韵》一部,市五千钱为糊口计。然不出一日间,能了十数万字,非人力可为也。钱囊羞涩,复一日书之,且所市不过前日之数。由是彩鸾《唐韵》,世多得之。历十年,箫与彩鸾遂各乘一虎仙去。《唐韵》字画虽小,而宽绰有余,全不类世人笔,当于仙品中别有一种风气。

也有后世文人怀疑唐代有吴彩鸾书《唐韵》的真实性,但当见到其书法真迹之后,便深信不疑。南宋楼钥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在《攻媿集》(卷七十八)里说:“始余读《文箫传》,言吴彩鸾书《唐韵》事,疑其不然。近于汪季路尚书家见之。虽不敢必其一日可办,然亦奇矣。为之赋诗,且辨其为陆法言《切韵》。”

韵书是隋唐以后科举考试的工具书,《唐韵》是唐代韵书的代表,它由玄宗天宝年间曾任陈州司马的孙愐编成,该书的前身是隋仁寿元年陆法言所编《切韵》(六○一年,已亡佚)。《切韵》原本的面貌我们今天已无从得知,而只能依靠孙愐《唐韵》、敦煌出土的唐五代韵书残卷,以及北宋祥符元年由陈彭年、丘雍等学者奉敕编纂的《广韵》(一○○八年)。《唐韵》为当时的应考举子提供了字音标准、押韵规范,它的用途是 “正音 ”,可以说相当于今天中小学生和语文工作者案头必备的《现代汉语词典》。

文章作者

读书

发表文章1317篇 获得0个推荐 粉丝20767人

人文精神 思想智慧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读书

D U S H U

14008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0)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