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赛
2020-04-29·阅读时长5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988个字,产生47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法国漫画家桑贝
法国漫画家桑贝画过一个少年,12岁或者14岁吧,也可能是16岁,他站在屋内,掀开窗帘的一角,注视着两个大人互相握手,脱帽致意,脸上带着一种一言难尽的表情。
读《夏先生的故事》时,我经常想起那个少年脸上的表情,面对成人世界突然被掀开的一角帷幕,到底是困惑,是嘲讽,怜悯,还是什么别的东西?
以少年/少女视角呈现成人世界的悲剧,这样的书很多,比如《麦田里的守望者》,比如《心是孤独的猎手》,比如《我在伊朗长大》。但《夏先生的故事》之所以特别打动我,是因为其中强烈的对比:童年的轻盈与成人的重负;童年的生机与成人的绝望;童年的天真与成人的荒芜;童年的纯净与成人的复杂;而那个纤弱的少年就站在中间,像站在高高的钢丝架上,颤巍巍地不知道下一步要踩在哪里,才能不从高空掉下来。
先来讲讲这本书说了什么吧。
夏先生的故事,其实是主人公“我”的一段童年回忆。这个少年有点像桑贝漫画中经常出现的那种男孩,聪慧,温柔,有一点羞涩,有一点孤独,有一点耽于幻想,还懂得一点点自嘲,喜欢爬树,喜欢骑自行车,心中有暗恋的姑娘,害怕严厉的钢琴教师,常常觉得自己会飞。
事实上,有一次,他差点真的飞起来,“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刮起了一阵大风,风力大得我不用张开双臂就能像高台跳雪运动员一样迎风斜立着……于是,我逆风而跑,越过草地,从位于村外山冈上的学校一直往下飞奔。我只是略微用脚点点地面就张开两只胳膊,风就把我抬了起来,我可以毫不费力地一蹦两到三米高,一步跨十到十二米远,当然,也许没这么远,没这么高,可这又有何妨呢!反正我差不多是飞起来了……”
这些关于童年的描述几乎是漫画式的,愉快,轻盈,令人羡慕。没有口吃,没有丧母,没有霸凌。当然,像大部分青春期的少年一样,他有属于他的生命的尴尬,和对于这个世界的不解,比如他住在下湖区,而他所有的同学都住在上湖区;比如初恋的邀约与毁约都来得那么云淡风轻;比如那位粗鄙的钢琴老师冯克尔小姐和她那个老到令人恐惧的妈妈——“石器般的老、甲骨般的老、骨头般的老、木头般的老……”
最怪异的,则是他的邻居夏先生——总是沉默地拄着拐杖,背着空空的行囊,从早到晚,漫无目的、没完没了地东奔西走,“任凭风霜雨雪,也不管是烈日当头还是飓风降至,夏先生都是人在旅途”。
《夏先生的故事》插画
夏先生是谁?叫什么名字?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他的身上发生过什么事情?为什么会来到这里?他活在世上的目的是什么?没有人知道。
他从不停下脚步,也从不与人交谈,少年唯一一次从他嘴里听到一个完整的句子是:“求你们闭闭嘴,别再打搅我行不行!”而伴随这句话的,是他“睁得贼大且呈惊恐状的眼睛”。
当时,少年和父亲正在开车回家的路上,天上突降冰雹,父亲一再邀请行走在冰雹中的夏先生上车。夏先生便撂下了这句话,并摔上车门,继续独自行走在冰雹中。
少年私下里分析过,夏先生的行走,显然不是为了喜欢,就像他自己喜欢爬树那样。谁会在开心的时候用那种眼光看世界?“这副模样只有内心充满了恐惧的人才具备。”
但是,夏先生的恐惧从何而来?他永不停歇的奔走中,到底在逃避什么?又在寻求什么?
按照大人们的解释,夏先生是因为患有“幽闭恐惧症”,没法在室内待着,所以不得不满世界乱跑。
或者从今天的眼光看,夏先生的症状更像是社交恐惧症。他对人群的逃避,很容易让人想到作者聚斯金德另一部短篇小说《鸽子》中那个生性孤僻的银行看守,因为一只鸽子的出现扰乱了他的小世界,差点神经错乱,甚至自杀。在这个充满不安的世界上,为了维持着自己不被打扰的生活,他们一个静静地在屋里等待死亡,一个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走。
发表文章232篇 获得18个推荐 粉丝4076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