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世界及其外的方法

想象世界及其外的方法

作者:读书

2020-04-02·阅读时长8分钟

711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4104个字,产生4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文/王德威

想象世界及其外的方法

科幻小说是中国文学迈入二十一世纪后最重要的现象。从韩松的《2066:火星照耀美国》(二○○○年)到刘慈欣的《流浪地球》电影版公映(二○一九年),中国和华语世界的读者、观众进入了一个奇观世界:宇宙裂变、星际战争,后人类、赛博格,还有种种乌托邦、恶托邦、异托邦兴亡传奇,在在可惊可叹。这一波科幻热潮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交,作家如刘慈欣等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二十世纪末以来文化传媒的分众多元取向,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还有整个中国社会求新待变的渴望,都促成了科幻小说的勃兴。

中国文化界和学界对这一现象的关注,严锋、吴岩等教授堪称前行者。在国际论坛上,则以宋明炜的影响力首屈一指。过去十几年来,宋教授孜孜不倦研究、发掘、编译杰出科幻作品,更结合理论创意,打造出极具中国特色的科幻诗学(我也是在他的推荐下于二○○八年初读刘慈欣《三体》,由此进入当代科幻世界)。他为这一领域所投注的心血与热情,由《中国科幻新浪潮:历史 ·诗学 ·文本》一书可以得见。这本书收集宋明炜以中文发表的科幻论述三十篇,分为四辑:“创世纪 ”介绍科幻在新世纪兴起的始末;“科幻诗学的新空间 ”相对主流文学典范,提出理论创新的尝试;“考古学与未来学 ”探讨科幻叙事前世今生的谱系,以及重写文学史的可能;“中国科幻的广播时代 ”则纵论中国科幻进入国际场域与影视平台后的光彩与挑战。  

科幻小说在二十一世纪的崛起,其实前有来者。我们甚至可以说,中国文学现代性起源之一,就是科幻小说。一九○二年梁启超发表《新中国未来记》,一九○三年鲁迅翻译儒勒 ·凡尔纳(Jules Verne)的《月界旅行》和《地底旅行》,不约而同地期望以虚构力量,拟造新中国。鲁迅在《月界旅行 ·弁言》中称:“凡事以理想为因,实行为果,既莳厥种,乃亦有秋。尔后殖民星球,旅行月界,虽贩夫稚子,必然夷然视之,习不为诧。据理以推,有固然也。如是,则虽地球之大同可期,而星球之战祸又起。呜呼!琼孙之

‘福地 ’,弥尔之 ‘乐园 ’,遍觅尘球,竟成幻想;冥冥黄族,可以兴矣。”这正是一个世纪以前民族复兴的宣言。之后吴趼人的《新石头记》、碧荷馆主人的《黄金世界》和《新纪元》,或者陆士谔的《新中国》,都以奇思妙笔导我们投射未来的可能与不可能。  

文章作者

读书

发表文章1317篇 获得1个推荐 粉丝20761人

人文精神 思想智慧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读书

D U S H U

13782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4)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