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桑拿室社交圈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20-02-26·阅读时长2分钟

1163人看过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487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


(图 陈曦)

文/蛋凡人

在我所居住的四线蜀中小城,一家号称发端于北京的连锁健身房依靠遍地开花的策略,只用了二三年光景,就近乎垄断了整个市场。人到中年,无论心理年龄处什么阶段,都不得不承认身体日渐老化。因此当健身小哥热情地询问“健身、游泳了解一下?”时,我迅速下了决心。刷卡的那一瞬间,仿佛自己已经与肥肚腩和水桶腰举行了庄严的告别式。

坚持健身自然是需要与懒惰长期不懈斗争的,在这个过程中,很少能感受到立竿见影的快乐。但故事总是暗藏着玄机,健身房内设的桑拿室却意外成了身体辛劳后的欢乐之源。作为一个轻度社恐症患者,旁观者是最适合我的角色,除了倾听,我还要做到当内心已笑作一团时,表面却不露声色,不过幸好有氤氲的水汽和昏黄的灯光为我做一些掩护。

在这个狭小的由木板、电炉和水蒸气构建的社交圈,人们在形式上已经做到了最大限度地坦诚相对。但既然是社交,就无可避免地有融合、有对立。把人们划分为对立两个阵营的首先是蒸桑拿是否应该加水,但水只是分歧的表象,其背后是近年来在中国大地广泛扎根的“湿气”学说。对此我也曾左右摇摆,直到我对桑拿一词进行了初步考据后,便成为了一个不公开表露身份的坚定不移的“加水派”——桑拿一词来自芬兰语Sauna,在芬兰,人们在蒸桑拿的过程中会几次三番跳入冰冷的湖水以加快新陈代谢,而中国台湾更因此把桑拿形象地翻译为“三温暖”。

文章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文章6040篇 获得16个推荐 粉丝47956人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中读签约机构

收录专栏

准备复工

学会与疫情相处

20683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2)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