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邢海洋
2020-02-26·阅读时长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1366个字,产生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2月3日我下单买了几个灯泡,网店在浙江台州。2月19日店家发货,2月20日快递揽件,又过了三天,灯泡还没有出台州。疫情爆发一个月了,“宅经济”活跃,可本该给“宅人们”补充给养的物流仍没完全恢复,问题出在哪里?
2月22日,交通运输部对外发布,中国邮政、顺丰和京东基本全部复工,其他的主要快递企业复工率达66.7%。但复工似乎不代表同比例的工作量。2月10日起,几大快递公司均宣布了复工,可据G7物联网平台&车满满2月16日的数据,全国物流运输状况仍受到疫情较大影响,整车物流流量对比旺季恢复率为22%,作为商贸流通毛细血管的零担物流恢复率则仅为1.1%。
当然我遇到的很可能是个案。18日国家邮政局的消息是,快递业已经恢复正常产能四成以上。仅17日一天,全国快件揽收量1.2亿件,达到正常业务量的六成,投递量超过8000万件,超过正常业务量的四成,快递小哥复工到岗人员超过200万人。至于这些快件是短程还是跨省,邮政局没有详细透露。实际上,因为“不出门”催生了生鲜和社区采买的需求,短途快递大爆发,美团买菜、盒马生鲜、京东和每日优鲜等生鲜APP,乃至邻里菜蔬小店乘机扩张,送菜上门渐成主流购物方式,销量普遍是平日里的数倍,以至于频频爆仓,不得不调整配送时间。因为短送需求旺盛,为解决用工问题,盒马与西贝发起了“共享员工”合作,永辉超市、三江购物和步步高等上市公司纷纷向外界“借调”员工。如果多数快递员都在跑短程业务,跨地区的业务肯定会产能不足。
发表文章503篇 获得4个推荐 粉丝2967人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投资物语专栏,还关注地理环境变迁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