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卜键
2020-02-19·阅读时长4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2482个字,产生0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耆英
那个时代电报通讯已在西方流行,但中国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还没有。咸丰帝牵挂津门的谈判,廷寄密旨多用“六百里加急”,可谓朝发夕至。而几乎在同时,黑龙江将军奕山也派员一路疾驰,送来已与穆拉维约夫签订《瑷珲条约》的奏折。黑龙江畔的会谈在当年四月十日开始,大沽口炮台于一天前陷落,各路清军争相溃逃,京津一片惊恐;而就在瑷珲签约的十六日,天津富商张锦文于望海楼宴请四国使团,赶着一大群牛啊羊啊,慰劳入侵者。此处曾是乾隆皇帝的行宫,风物优美,额尔金等人在船上早就住腻了,第二天就搬来居住。属员与卫队渐渐占据邻近的金家窑等村,驱赶村民,抢占寺院,当地民众欲与拼命,官府赶紧拦住。有人说官军不如团练,可敌舰大炮一开,不光官军惊慌后撤,号称六千之众的天津团练更是一哄而散。让侵略者头痛畏惧的是普通百姓:一法国兵牵着狗牛皮哄哄闲逛,先被小孩用土块瓦片袭击,追赶时遭人痛殴,帽子和狗都被抢走;带了二百人回来报复,怎料在街巷被四方涌来的中国百姓上下围堵,石头瓦块密如雨下,根本不敢还手,又是地方官员赶来解围……
就在耆英被起用的四月二十一日,奕山从瑷珲向朝廷奏报签约的经过,为什么要拖五六天才上奏,不得而知;五月初三日(1858年6月13日)中俄签署《天津条约》,而耆英正在回京的路上。若说耆英在津期间还有一点工作成绩,那就是议定了与俄国的合约条款。这件事并不容易,先有谭廷襄为首的第一拨沟通,后有桂、花两位钦差大臣的第二轮谈判,因为有割让大片领土的一条,双方争议极大,成了一个很难跨越的梗。老普在对华威逼利诱的同时,也怕割地条款引发另外三国的不满和阻拦,也是绞尽脑汁。美国副使卫三畏在日记中写道:“四国公使的立场倒有点像四个打惠斯特牌的人,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想打听其他几个人的秘密,用他手中打出去的牌来搞鬼把戏,另外假如能偷看一下他的伙伴或对手手中的牌的话,那么也是很乐意的。”普提雅廷就打了一把搞鬼的牌,把自己的条约草案送给法使葛罗看,为表示对英友好,删除了禁止鸦片的条款。卫三畏没有提到俄方草案对划界是怎样表述的,也说明并未激起他国的反感——老普隐瞒了关键信息。
发表文章165篇 获得2个推荐 粉丝1296人
国家清史专家、金学研究专家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