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宇凌
2017-12-11·阅读时长6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3198个字,产生3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埃及王后娜芙蒂蒂半身塑像(新王国第十八王朝,约公元前1351~前1334年,发掘于阿克塔顿,石灰石,以石膏粉、无色水晶和蜡装饰,高40厘米、宽24.5厘米、侧宽35厘米)
我一直有一个兴趣是想观察图像和乌托邦的关系,也就是人创造的形象跟人的信念之间的关系,我把这种关系叫作“图托邦”(Imaginopia)。这里借用了整500年前托马斯·莫尔的概念,但是其实他点出的也是一个人性中从来不会消失的渴望:凭空找到或创造出一个地点,其中“所见”皆如我“所愿”。从这个渴望的实质就能看出,“图托邦”越是纯粹,其消逝的时间越快,但是在它短暂的生命中,因其理想的纯度和激烈,确实会留下不可思议的视觉和思想遗产,就是这样的遗产,仍然继续滋养着我们今天眼所能见的图像世界。
最古老的“图托邦”之一,要算古埃及的阿玛奈(Amarna)时期。这个时期的统治者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阿蒙霍特普四世(Amenhotep Ⅳ)。阿蒙霍特普出生于大约公元前1379年,他登上法老位子,就决定进行宗教改革,也就是改变埃及的信念。在古埃及复杂的信仰体系中,本来的太阳神叫“拉”。拉后来与象征法老家族王权的“荷鲁斯”,以及埃及首都底比斯的地方神祇“阿蒙”合并,成为一个复合的主要信仰:阿蒙信仰。阿蒙霍特普简化了这个信仰对象,他所推举的神,是我们眼所能见的直接的“太阳光”的形象:阿顿(Aten)直接的图像表示就是太阳圆盘和它的放射性光线转化为小手。
发表文章48篇 获得4个推荐 粉丝746人
艺术与考古学系博士, 艺术史学者、作家,著有《竹不如肉—西方艺术史上的权力和身体》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