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读书
2020-01-03·阅读时长12分钟
本文需付费阅读
文章共计6122个字,产生132条评论
如您已购买,请登录文/陈胜前
一个时代即将过去,按道理说,要等到这个时代过去之后,才可以回首。人类社会发展不均衡,有的社会已经超越了农业时代,有的甚至还在狩猎采集时代,中国则正处在迅速离开农业时代的关节点上。站在这里,我们既可以旁观,也可以回首与展望。作为考古学研究者,我们的特长就是长时段的考察;同时,作为一名 “七○后 ”,亲身经历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时代,目睹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长时段的理性思考之外,还有切身的体验。于是,我似乎有了理由回首一个即将过去的时代。回首将让我们看清自己在历史长河的中的位置,理解当下正在发生的变化的意义。
就长时段来看,人类数百万年的历史可以非常清楚地分为三个阶段:狩猎采集(或称流动生产)、农业(或称食物生产)、工商业生产(或称市场经济)。划分的标准是基于人类获取生存与生活资源的方式。上述三个阶段的划分之所以能够成立,就是因为三个阶段的人类社会在不同获取与利用资源方式的基础上,连带着在居住形态(也意味着社会关系)、政治组织、社会管理、意识形态,乃至于人自身的发展等方面都存在显著的差异。我们在历史与现实中能够观察到这些差异,尤其是那些表现在实物材料上的证据。作为考古学研究者,我曾经密切关注人类如何从狩猎采集转向农业生产,也就是农业时代的起源;而作为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人,我又目睹这个时代正在
身边迅速消失。三个时代的对比,让我们看到农业时代的特征,了解它留给我们的遗产。
所谓农业,有时又称为食物生产,这其实是一个伪概念,因为农业并不无中生有地真正生产食物,而是让动植物生产食物。农业需要控制土地(包括水源)、人力、动植物,顺应天时,让动植物顺利地生长;在人的控制下,获取与利用相应的资源。农业之前的狩猎采集时代,动植物也在生长,但不在人类的控制之下,人类只能去寻找、去邂逅。尽管人类在迁居的过程中,可能会砍伐树木、播撒种子,如此往复,长期下去,甚至可能影响一个地区的植被,但是人类的行为并不是有意的,也不能控制这个过程。农业时代人类学会了控制,长期的控制导致动植物对人产生依赖关系,最终出现了驯化。于是,这些物种的生存繁衍,再也离不开人类。简言之,农业本身并没有生产什么,农业的本质就是控制!控制物种、控制土地,控制人力,由此,组织社会必定要以控制关系为主轴。
我们现代社会也有农业,比农业时代还要发达得多,那为什么我们不把现代社会归为农业时代呢?这是因为现代农业也已经工商业化了。发达的现代农业国家,如荷兰,所有的农业生产都是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而且是以现代工业手段进行的(现代化的温室、灌溉与施肥设备等)。另外,现代农业基本上都需要依靠工商业来补贴。从事农业的人口、产值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式微。如美国农业人口只占 2%,农业的产值只占 GDP的 1.5%(二○一八年)。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不把现代社会仍归为农业时代,尽管现代农业比农业时代的农业要发达得多。
在现代资本、技术、管理等用于农业之前,农业是一个有明显 “天花板 ”的产业。这个 “天花板 ”就是光合作用,农业的效率最终要受制于光合作用的效率。整个植物在生长季对日光能的利用效率也就是1%—2%。运用一定的农业技术,如选择合适的品种与采用轮作制度,可以增加一定面积范围内对日光能的利用。但是,不管怎么去做,光合作用的极限是无法突破的。在农业时代,要扩大产量,就需要扩大耕地面积;对动物饲养而言,是需要扩大放牧的范围。相对而言,天然的草场比农作物种植更受制于光合作用。农业时代能够扩张的资源只能是土地。然而,土地不是可以无限扩展的,世界上可以耕种的土地是有限的,有的地方是没有足够的降水;有的是没有足够的温度;还有的是没有足够的有机质;还有的是因为没有稳定的气候,时不时有灾害降临 ……于是,农业便有了一个无法突破的极限。
发表文章1317篇 获得17个推荐 粉丝20761人
人文精神 思想智慧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