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读

32.2 拉斐尔 |  圣母的人世温情

作者:张敢

2019-12-11·阅读时长10分钟

16976人看过

32.2 拉斐尔 |  圣母的人世温情

20.0MB
00:0014:53


三联中读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张敢。欢迎和我一起走进文艺复兴时代。

大约在1504年,拉斐尔在此期间已经在各处工作了。因为有一些委托,他开始到意大利各处去绘制自己的作品,很多人喜欢他的绘画风格。

从佩鲁贾到佛罗伦萨

1504年,他突然离开了意大利北部,来到了佛罗伦萨。因为当时正好他听说了一件事情,当时达·芬奇回到了佛罗伦萨,而且正在创作一件非常精彩的作品,那件著名的《昂加利之役》,里面有很多战斗的人体和士兵,大家觉得非常精彩;同时,他也听说这个时期米开朗基罗也在画一张画,那就是《卡西纳之战》,那里有大量的非常精彩的人体表现,所以他一定要想去看看,因为这两个人太著名了,所以他就来到了佛伦萨。 

这个经历对他来讲非常重要。他非常认真地去学习达·芬奇的绘画技法,他发现比如在表现女性、儿童等人物的时候,达·芬奇的技法难以企及,难以超越。拉斐尔用了很长的时间去表现,最终他认为,在表现人性、画面大气的感觉的时候,他好像是无法达到达·芬奇的水平,但是在色调的优雅,人物的柔和表现上,他应该更胜一筹,等于他还是学到了很多达·芬奇的作品风格。在这个时期我们能够看得到,他的构图,包括画圣母子时那种金字塔式的构图,应该是来自于达·芬奇。 

在佛罗伦萨期间,他画过几张小画,一个是《美惠三女神》,这个作品只有17×17厘米,小小的。

▲拉斐尔,《美惠三女神》,1504-05年,木板油画,17x17cm,现收藏于尚蒂伊城堡孔代艺术博物馆

这幅作品画的是希腊神话的题材。也就是说,拉斐尔来到佛罗伦萨这样的环境,人文主义精神对他是有影响的,那种对古典艺术、古典文化的喜爱对他产生了影响。所以他创作了这样一件作品。

还有一件是《骑士之梦》,《骑士之梦》也是一张17×17厘米的一张小画,代表了一种骑士精神

▲拉斐尔,《骑士之梦》,约1504年,木板油画,17x17cm,现收藏于英国国家美术馆

一个骑士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美德?一方面当然要有武力,同时他要知书达理,当然还要懂得爱情。所以有两个象征性的人物形象,中间躺着一个骑士,他睡着了,这其实也都表现了他在跟佛罗伦萨那种人文主义环境的接触所形成的风格。 

▲拉斐尔,《圣乔治战龙》,1505-06年,木板油画,28.5x21.5cm,现收藏于华盛顿国家美术馆

还有一些小的作品,比如还有两幅《圣乔治战龙》。有两件,一件收藏在华盛顿的国家美术馆,还一件收藏在卢浮宫。两件作品尺寸都很小,收藏在华盛顿的那件是28×21厘米,收藏在卢浮宫的是32×27厘米,都是小小的。

▲拉斐尔,《圣乔治战龙》,约1505年,木板油画,31x27cm,现收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

有人说是由乌尔比诺大公委托拉斐尔创作的,他要送给英格兰国王亨利七世作为礼物。但是具体是哪一件,现在大家争论不休,有人认为是华盛顿的那件,有人认为是卢浮宫那件,但甭管怎么样,这个应该是作为一种礼物来完成的。 这幅作品中,他在处理人物动态方面,确实是非常精美。

优美的圣母像

说到拉斐尔,大家都会想到他的圣母像,大家一谈到到拉斐尔就是画圣母。确实他的很多圣母像是非常精彩的,比如在1504年左右,在佛罗伦萨期间,他完成了一系列圣母像。因为当时一些富有的贵族家庭可能会喜欢挂圣母像,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流行的趋势,认为圣母可以保护、庇护大家。而且圣母是个女性,当时说圣母崇拜流行,跟大家对女性的爱戴有关。大家认为女性可能更好说话,女性更有同情心,我想求圣母点事,圣母就更容易把它办成,所以大家都喜欢圣母。 

▲拉斐尔,《圣母》,1504年,木板油画,84x55cm,现收藏于佛罗伦萨皮蒂宫

在这个时期,拉斐尔对圣母的处理渐趋成熟,比前一个阶段有很大变化。包括他对圣婴的处理,对小耶稣基督的表现,应该说从达·芬奇那里学到了很多。但是达·芬奇有时在考察人物形象的时候,比较注重轮廓,体积感的表现,有的时候圣婴的比例会显得稍微大一点。这种母子之间的关系,有时处理得不如拉斐尔更加和谐、自然。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拉斐尔确实找到了他自己的一种语言。

▲拉斐尔,《圣母子》(小科伯圣母)》,1504-05年,木板油画,58x43cm,现收藏于华盛顿国家美术馆

比如有几件,比如《圣母子》(小科伯圣母),小科伯是一位收藏者。这幅作品表现的就是圣母玛利亚坐在一个台子上,小耶稣基督在她的怀里,小脚丫踩在妈妈的手上,这些表现都非常生动 

这些作品为什么在美术史上会有那么高的地位?在这个时候,他表现的圣母就不再是一个女君王,小耶稣基督也不再是一个小帝王的形象。比如在中世纪,我们会看到耶稣基督穿着很整齐的袍服,面对着大家,像个压缩的小大人,给大家以祝福,正面朝着大家。在这里,他就像一个活泼的顽皮的小孩,小胖娃娃。大家看到这样一个形象,会觉得这是一个人,是有人性的救世主,跟我们之间的关系感觉更加亲近、自然,所以这也是大家喜爱他作品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拉斐尔,《草地上的圣母》,1506年,木板油画,113x88cm,现收藏于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

还有《草地上的圣母》,圣母玛利亚坐在一个凳子上,凳子看不到了,因为被她的裙子遮住了。她膝旁是小耶稣基督,边上跪着的是施洗约翰。圣母很慈爱地看着这两个孩子在玩耍。整个构图是一个金字塔式构图,非常稳固,而这种做法应该是来自于达·芬奇,非常直接。

美术史上一般认为,把小约翰加在圣母子中间,这种做法也是来自于达·芬奇的创意。因为佛罗伦萨的主保圣人是施洗约翰,所以在这里,除了画圣母子以外,他们会把自己的主保圣人加在里面。 

这里的小约翰应该是跟耶稣基督的年纪仿佛的,应该是大不了几个月,但这里我们看就是说他会把约翰画得稍微写的大一点。另外,在这里也可以看得出来,拉斐尔已经开始注意到色彩、空气透视的效果,远山用偏冷的色彩,近景是暖一点的颜色,画面的空间感很强烈。在这个时候,圣母坐在一个意大利的风景里,因为当时的人们并没有去过比如巴勒斯坦地区,那个时候耶稣基督到底在一个什么环境下去生活的?或者他们到底服装是什么样子的?其实大家并没有在意这一点。 

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还是用自己的想象力来完成这些作品的表达,而不是说像一个考古学家一样,你如果是用当地人的服装、景物来要求拉斐尔,那么画得都不对。实际上,我们不会去这样看一幅绘画作品。绘画就应该是由创造力和想象力来完成的。

▲拉斐尔,《金翅雀圣母》,1507年,木板油画,107x77cm,现收藏于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

当然,还有一件作品是《金翅雀圣母》,也非常可爱。圣母在一边看书,边上小约翰跟小耶稣基督两个人拿着一只小鸟在玩耍。这些都表现了圣母子人性的那一面,这也是拉斐尔在绘画中所取得的巨大的成就。 还有《美丽的女园丁》也一样。

▲拉斐尔,《美丽的女园丁》,1507年,木板油画,122x80cm,现收藏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在慕尼黑老绘画博物馆也有,表现的是圣母、小耶稣基督,那边是施洗约翰和他的母亲。要知道伊丽莎白生约翰的时候,年纪也挺大的,所以大家认为这是一个奇迹。

▲拉斐尔,《The Canigiani Madonna》,1507年,木板油画,131x107cm,现收藏于慕尼黑老绘画博物馆

▲拉斐尔,《The Canigiani Madonna》修复之后,天空中出现了小天使

这件作品经过修复,原来天空中什么也没有,后来经过修复发现是让后来的人给盖住了,底下还有一些小天使的形象。应该是拉斐尔原始的构图。

▲拉斐尔,《埃斯特哈齐圣母》,1508年,木版蛋彩油画,28.5x21.5cm,现收藏于布达佩斯美术馆

还有一些作品,比如《埃斯特哈齐圣母》,这是一件看上去没有完成的作品。

他还画了一些肖像,1505年左右,为当时的一些贵族画的肖像。这些作品,在肖像画里来看比较早期,比如《一个拿着苹果的男青年肖像》,应该属于他早期作品,比较有代表性,比如对毛皮的服装、质感的处理。但是人物形象比较呆板,并不是这么出色,没有达到他后期的水平。

▲拉斐尔,《一个拿着苹果的男青年肖像》,1505年,木版油画,47x35cm,现收藏于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

在这个时期,他见到了达·芬奇《蒙娜丽莎》,这件作品给他的冲击很大。《蒙娜丽莎》的形象,那种非常生动的表情,让拉斐尔很受触动。

达·芬奇,《蒙娜丽莎》,约1503-05年,木版油画,现收藏于卢浮宫博物馆

我记得当时意大利人拍过一个纪录片,由演员来饰演两个形象,是通过美术史的方式,倒不是电影,是通过美术史叙述,只不过找了两个演员去演。 在纪录片里,说拉斐尔见到《蒙娜丽莎》的时候泪流满面,一个是被作品所感动,另外一个可能感觉自己无法超越张这件大师的作品。但他的确是模仿了。后来他画了一个《抱着独角兽的女士肖像》,从构图到人物形象,完全模仿了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形象。

▲拉斐尔,《抱着独角兽的女士肖像》,约1505年,木版油画,65x51cm,现收藏于罗马波尔盖塞美术馆

在这个时期,他还有一些其他作品,比如《正在祝福的耶稣基督》。

▲拉斐尔,《正在祝福的耶稣基督》,约1506年,木版油画,30x25cm

还有他的《自画像》,这时候23岁的拉斐尔是一个风度翩翩的年轻人,很帅的年轻人。

▲拉斐尔,《自画像》,1506年,木版油画,45x33cm,现收藏于乌菲齐美术馆

当时有人看到他还有另外一幅肖像画,是黑发。这幅的头发是棕色的,其实当时意大利人是喜欢染发的,而且他们喜欢黑发。这可能跟中国人正好相反,中国人现在把头发都染成黄的,当时的意大利人喜欢黑发。

▲拉斐尔,《多尼像》,1506年,木版油画,63x45cm,现收藏于佛罗伦萨皮蒂宫

在这个时期,他还为多尼Doni创作过一系列作品。多尼是一个富有的商人,但这人极其吝啬,不过他还是愿意赞助艺术,所以他委托拉斐尔给创作了夫妇像,《多尼像》和《多尼妻子像》。实际上,这两个肖像是两面相对的,多尼的肖像就像《蒙娜丽莎》反过来,足见《蒙娜丽莎》对他的影响和触动有多大。当然不是说亦步亦趋地完全照搬,在表现人物性格、个性这方面,还是依据原始的模特,但的确这种构图对他的影响非常大。

▲拉斐尔,《多尼妻子像》,1506年,木版油画,63x45cm,现收藏于佛罗伦萨皮蒂宫

包括《多尼妻子像》这件作品,也是完全用了《蒙娜丽莎》的姿势,就是胖一点而已。

所以,拉斐尔在这个时期应该深受达·芬奇的影响,同时他也开始关注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在这个时期,他曾经到翁布里亚去旅行,主要是完成一项委托,当时有一个地方一个女贵族曾经请求他完成一件作品,当时拉斐尔由于忙于各种事务,就没有完成。后来在这个期间,他去翁布里亚旅行的时候,完成了这件作品《基督下葬》。这件作品今天藏在罗马的博尔盖塞美术馆,是非常优美的一件作品。 

▲拉斐尔,《基督下葬》,1507年,木版油画,184x176cm,现收藏于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

两个年轻男子拖着耶稣基督的尸体,画面的右侧,圣母已经因为极度悲伤晕倒了,这些女的门徒们在呵护着圣母,其中抹大拉的玛丽亚 Magdalene非常悲伤,脸上都流满了泪水。很多细节的表现,是非常出色的。另外在这里对大颗泪珠的表现,恰恰是北方文艺复兴的很多艺术家去表现的。这种情绪、情感的表达,其实米开朗基罗认为北方文艺复兴的艺术家是表现的更好的,在这方面是无法超越的,总体来讲,米开朗基罗是看不起北方的文艺复兴的画家,认为他们画得过于琐碎,画了很多小细节,恨不得每根草都画得很认真、仔细,他认为这没有意义的,但在表现情感这方面,他认为确实,北方文艺复兴的艺术家,尼德兰的艺术家确实了不起。

我们再看,拉斐尔在这里面应该也还是对他们有影响。其实到后来,拉斐尔的名声也已经传到了尼德兰地区、法国。大家都知道有个拉斐尔,画得特别好。

▲拉斐尔,素描画稿,289x297cm,现收藏于意大利乌菲齐美术馆

在这里还保存下来了素描,素描上打满了格子,这告诉我们,当时大家怎么把画稿腾到画面上去,是由这种打格成比例放大的方式来完成。其实仔细看,他的稿子画得更生动一些。往往是这样,有时候起稿的时候艺术家可能更自由一些,当他完成的时候,反而有些最生动、最鲜活的东西丧失了。

▲拉斐尔,《基督下葬》细节

这里我放了一个细部,大家可以看到,圣母那种苍白的脸色,那是完全极度的悲伤导致的。我们也可以看到,女信徒脸上那些大颗大颗的泪滴,也可以反映出那种对情感的表现。

本节内容就到这里,本节音频中涉及到的文字和图片,大家可以到文稿中进行查看。 


文章作者

张敢

发表文章429篇 获得11个推荐 粉丝3098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教授

中读签约作者

收录专栏

张敢·看懂文艺复兴

达·芬奇时代的名家名画

5177人订阅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
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下载中读APP

全部评论(96)

发评论

作者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